專指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資本家、黑幫七類人。這些人被認為是無產階級的敵人,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 所以蔑稱為“黑七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七類
- 構成:地主、富農
- 壞分子:三種人之外的所有壞
- 資本家:解放後劃分階級
構成,由來,命運的變遷,
構成
地主、富農:解放初期農村土改劃分階級成分時被定為地主富農成分的人。
反革命:主要分為歷史反革命和現行反革命二類。歷史反革命:主要是指解放前參加過各種反動組織或從事過反動活動的人。現行反革命:是指解放後參加了反動組織或從事過反動活動的人,或政治上、思想上、言論上反動的人。反革命沒有標準尺度,隨意性大,尤其對現行反革命的認定。
壞分子:主要指除上述三種人之外的所有壞人。包括不夠判刑的一切不良分子、階級異己分子、自首變節分子以及刑事、經濟上犯有過錯的人、擾亂社會治安的人和刑滿釋放人員。這部分構成很複雜,因此隨意性較大,變化也大。
右派:主要是57年反右鬥爭中被打成右派分子並戴上帽子的人。
資本家:解放後劃分階級成分時被定為資本家的人。
黑幫:文革時將“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反動學術權威”、“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等等各類不同身份的“牛鬼蛇神”統統斥為黑幫。其實就是指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黨政部門、科研機構的絕大多數領導幹部、專家學者等人。
由來
解放初期國內只有“四類分子”,就是:地、富、反、壞作為階級敵人而被列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沒收他們的財產,對他們實行管制改造,限制人身自由和公民權。而對資本家,中央採取的是社會主義的改造和贖買政策,通過公私合營逐漸將他們納入社會主義體制內,作為爭取團結的對象,所以資本家一般被稱作“民族資本家、工商資本家”,並沒有作為階級敵人對待,除個別頑固死硬分子外。
57年反右鬥爭後將“右派”這新一類思想反動的人也納入階級敵人之列,對他們實行專政,此後通常將他們合稱為:“五類分子”或““黑五類”。
到文革時期,階級鬥爭擴大化,又將資本家和黑幫分子列為階級鬥爭的對象,統統蔑稱為“黑七類”。這種劃分在文革時期很流行,確定了該時期階級鬥爭的敵人和無產階級專政對象的新範疇。
命運的變遷
解放初期的一系列運動,出於階級鬥爭的必要性,打殺了很多的四類分子,尤其在鎮壓反革命的運動時期。建國之初沒有這樣的階級鬥爭國家就不穩定,所以還是有必要的。57年反右鬥爭以後“黑五類”據官方的說法全國有三千萬之多。經過多年的改造,很多“五類分子”摘了帽,回到人民大眾之中。
但到了文革時期,階級鬥爭無限升級,不僅把原來“摘帽的和已經改造好的人”統統揪出來批鬥,而且還增加了二類敵人——黑幫和資本家。這時“黑七類”到底有多少人無法說得清,因為在那個時期,什麼現行反革命、叛徒、內奸、反動學術權威、修正主義分子、資產階級代理人、階級異己分子、封建衛道士、軍閥黨棍、走資派、小爬蟲等等,大帽子滿天飛,到處都是階級敵人,弄得人人自危,黑七類日益擴大,說多少也不為過。
整個文化大革命階段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合編的《建國以來歷史政治運動事實》披露:“1984年5月,中共中央又經過兩年零七個月的全面調查、核實,重新統計的文革有關數字是:420萬餘人被關押審查;172萬8千餘人非正常死亡;13萬5千餘人被以現行反革命罪判處死刑;武鬥中死亡23萬7千餘人,703萬餘人傷殘;7萬1千2百餘個家庭整個被毀。”由此可以看出,直接死於文革動亂的人就有210萬之多。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至少有三四百萬的人死於文革禍端,而美國夏威夷大學R·J·Rummel教授認為:文革中喪生者的數目大約為七百七十三萬人。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因為中央統計的都是直接死於文革迫害的人,而無法把間接的、因迫害導致病殘而亡的數字納入其中。
所以一九八0年鄧小平對義大利女記者法拉奇說:“永遠也統計不了。……總之,人死了很多。”這些冤死的人大部分是“黑七類”及其親屬們。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平反冤假錯案、調整社會關係、處理歷史遺留的各種問題是新時期全面撥亂反正工作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胡耀邦在打倒“四人幫”後不久就曾經說過:至於地富反壞中的“地富”,作為一個階級早已被推翻被剝奪了;但作為這個階級的每一個具體的人,經過二三十年的改造分化,幹嗎老是給人家壓著沉重的鐵帽子?同樣,“反壞”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服服帖帖,改邪歸正了,為什麼還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這些人有多少?光是有帽子的“地富反壞右”就有大約三千萬人;他們每個人的背後又都有一大串親屬、朋友,加在一起少說也有兩億人,也都成了難以信任的人。這樣,普天之下簡直就沒有多少好人了!
終於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中央為廣大的“黑七類”平了反,從此他們不再是階級敵人,不再受極左思潮的迫害,不再是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