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身索深鼬魚

黏身索深鼬魚(學名:Bassozetus glutinosus),為鼬魚科魚類。主鰓蓋骨上的棘刺退化或缺如;前鰓蓋骨後端膨大且延伸至主鰓蓋骨的後緣。鱗片細小,鱗列數約為32 列。前後鼻孔大小相同。耳石小。 背鰭起點在鰓蓋後緣之前,背鰭鰭條120-127;臀鰭鰭條101-103; 腹鰭軟條數1, 長度超過標準體長的11;胸鰭鰭條26; 尾鰭鰭條8; 鰓條骨8; 第一鰓弓上的鰓耙數17;脊椎骨數66-71; 尾前脊椎骨數14。體色呈深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黏身索深鼬魚
  • 拉丁學名:Bassozetus glutinos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鼬魚目 
  • :鼬魚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種群分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頭短,尾部相當細長(體高僅有體長的11%)。眼徑小,約為吻長的三分之一。上頜延伸至眼部後方且後端被肌肉包覆。主鰓蓋骨上的棘刺退化或缺如;前鰓蓋骨後端膨大且延伸至主鰓蓋骨的後緣。鱗片細小,鱗列數約為32 列。前後鼻孔大小相同。耳石小。 背鰭起點在鰓蓋後緣之前,背鰭鰭條120-127; 臀鰭鰭條101-103; 腹鰭軟條數1, 長度超過標準體長的11%; 胸鰭鰭條26; 尾鰭鰭條8; 鰓條骨8; 第一鰓弓上的鰓耙數17;脊椎骨數66-71; 尾前脊椎骨數14。體色呈深褐色。

生長環境

深海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從水深1500公尺到2040 公尺之間。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主食

種群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台灣發現於蘇澳外海及西南部的南中國海。

主要價值

屬於非常罕見的魚類,所以就算一般漁民撈獲,也只是棄置於下雜魚堆中,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食用的經濟價值並不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