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陽作

黎陽作

黎陽作,是魏文帝曹丕建安八年,從征袁譚自鄴城至黎陽所作的,全詩一共有四首,描寫了行軍環境的艱苦和征人的苦難。1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黎陽作
  • 創作年代:三國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曹丕
作品全文,其一,其二,其三,其四,注釋,其一,其二,其三,其四,白話譯文,其一,其二,其三,其四,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其一

朝發鄴城[1],夕宿韓陵[2]。霖雨載塗[3],輿人困窮。
載馳載驅[4],沐雨櫛風[5]。舍我高殿,何為泥中[6]。
在昔周武[7],爰暨公旦[8]。載主而征[9],救民塗炭。
彼此一時[10],唯天所贊。我獨何人,能不靖亂。

其二

殷殷其雷[1],蒙蒙其雨[2]。我徒我車,涉此艱阻。
遵彼洹湄[3],言刈其楚[4]。班之中路,塗潦是御。
轔轔大車[6],載低載昂[7]。嗷嗷僕夫[8],載仆載僵[9]。
蒙塗冒雨[10],沾衣濡裳[11]。

其三

奉辭討罪遐征[1],晨過黎山巉崢[2]。
東濟黃河金營,北觀故宅頓傾[3]。
中有高樓亭亭,荊棘繞蕃叢生[4]。
南望果園青青,霜露摻淒宵零[5]。
彼桑梓兮傷情[6]。

其四

千騎隨風靡[1],萬騎正龍驤[2]。
金鼓震上下[3],乾戚紛縱橫[4]。
白旄若素霓[5],丹旗發朱光[6]。
追思太王 德[7],胥宇識足臧[8]。
經歷萬歲林,行行到黎陽。

注釋

其一

[1]鄴城:古都,舊址在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之東。漢屬魏郡所治。漢末又先後為冀州,相州所治。曹操打敗袁紹後,據之為基地,後為魏都。
[2]韓陵:韓陵山,在今河南安陽東北,為自鄴城到黎陽的必經之地。
[3]霖雨:久雨。載塗:指道路泥濘。
[4]載馳載驅:意為又馳又驅,緊急行走。
[5]沐雨櫛(zhì)風:形容辛苦奔波,飽經風雨。
[6]何為泥中:為什麼竟在泥水中奔波呢!
[7]周武:周武王姬發。曾興兵討伐殷紂王,建立周朝。武王是其死後的諡號。
[8]暨(jì):及,到。公旦:即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攝政,使周王朝政權得以鞏固。
[9]載主而征:周武王帶領諸侯起兵討伐殷紂王時,載著周文王的牌位,表示乃奉父命而伐,不敢自專。
[10]彼此:當年的武王伐紂和今天的進軍黎陽。

其二

[1]殷殷:象聲詞,指雷聲。
[2]蒙蒙:密布的樣子。
[3]遵:循,沿著。洹(huán):水名,在中國河南省。亦稱"安陽河"。湄:岸邊,水和草相接的地方。
[4]刈(yì):收割。楚:一種枝幹堅勁的灌木。
[5]塗潦:道路上的積水。御:駕車行走。
[6]轔轔(lín):象聲詞,指車行走時發出的聲音。
[7]載低載昂:指車行路上忽高忽低,上下顛簸。
[8]嗷嗷:眾聲嘈雜。僕夫:此指駕車的士卒。
[9]載仆載僵:車行困難,人在車上一會兒倒下,一會兒又站起來。
[10]蒙塗冒雨:路上大雨傾瀉,泥水飛濺,行軍及其艱苦。
[11]濡:沾濕。

其三

[1]奉辭:奉命。遐征:遠征。
[2]黎山:又稱大伾山、黎陽山,在今河南濬縣東。巉(chán)崢(zhēng):山勢高險。
[3]頓傾:倒毀。
[4]荊棘: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的小灌木。蕃(fán):籬牆。
[5]霜露:喻艱難困苦的條件。宵零:凋零、凋落。
[6]桑梓(zǐ):喻指故鄉。

其四

[1]隨風靡(mí):在大風之下萬物傾倒。此指軍隊的排山倒海的威勢。
[2]龍驤(xiāng):如神龍騰飛那樣勇往直前。驤:本為馬首昂舉,引申有上揚的意思。
[3]上下:指天地。
[4]乾戚:泛指武器。縱橫:指四面八方。
[5]白旄(máo):旗幟。用白色的旄牛尾放在旗桿頭上作為裝飾。素霓:白色霓霞。
[6]丹旗:紅顏色的旗幟。朱:紅色。
[7]太王 :先王。
[8]胥(xū)宇:疆土。足臧(zāng):值得保全。

白話譯文

其一

曹丕率兵朝發鄴城,舊址在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之東,漢屬魏郡所治,漢末又先後為冀州,相州所治。曹操打敗袁紹後,以鄴城為基地,作為魏都,與長安、譙、許昌、洛陽合稱五都。晚上兵營扎在韓陵山,韓陵山在今河南安陽東北,是自鄴城到黎陽的必經之地。當時陰雨連綿,道路泥濘,軍隊人困馬乏。軍隊又要急行軍,奔波辛苦,飽經風雨。為什麼放棄了高處比較乾的地方,非要在泥水中奔波啊?周人姬發曾興兵討伐殷商帝辛,建立了周朝,姬發死後,年幼的成王即位,姬發之弟周公姬旦攝政,使周王朝政權得以鞏固。周人姬髮帶領諸侯起兵造反,與殷商帝辛作戰時,載著他父親姬昌的牌位,表示是奉了父命,用其蠱惑人心,激勵士氣,號稱是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當年姬發與帝辛作戰和今天我帶兵進軍鄴城,都是授意於上蒼的天命。這樣的重任捨我其誰,我當不遺餘力收拾這天下亂局。

其二

轟隆隆的雷聲,一陣陣的漫天大雨。士卒們隨著我的戰車,艱難地跋山涉水。沿著相州的洹水岸邊,洹河在今河南安陽、內黃一帶,令士卒收割一種枝幹堅勁的灌木。以便路途遇到積水,好用灌木鋪路,利於駕車行駛。咣咣噹噹的大車,顛簸地行進在高低不平的泥濘之中。趕車的士卒高聲吆喝著,行軍的隊伍一片嘈雜,坐在車上被搖晃和顛簸得東倒西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大雨傾盆,泥水飛濺,行軍及其艱難,雨水、泥水、汗水混在一起,人們把衣服搞得狼藉不堪。

其三

奉命討伐罪惡的袁家軍而征戰遠方,早晨經過了黎陽平地孤峰、氣勢高險的大伾山。大伾山東邊是滾滾的黃河翻著金色的波浪,北邊是大軍曾經住過的黎陽古城,當年黎陽城位居大伾山北麓,黎陽古城裡的建築已經倒毀,山中有高樓亭亭矗立,叢生的荊棘灌木繞著籬牆。向南望去是青青的果園,但卻霜露凋零,滿目蕭瑟。秋雨懷疑說的是秋季開花的落葉藤本植物凌霄,已被秋霜凋零。看到這些怎不為思念故鄉而傷情。

其四

千軍萬馬以排山倒海之勢,猶如神龍騰飛,勇往直前。戰鼓響天震地,兵卒舉著各種兵器指向四面八方。白色的旄牛尾裝飾的戰旗如同白色霓霞,紅顏色的旗幟一片紅色。想起古代王者之德,這裡說的應該是周人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他曾考察地勢選擇建築宮室的地基。經過萬年古木的大原始森林,由"萬歲林"可以窺見曹丕的內心世界,此時已經有了面南背北之心,看到林中古木也能聯想到"萬歲"。由此也可想見當年的生態,如今那一路哪裡還有這樣的大森林。過了森林,大軍就到了黎陽。

作者簡介

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魏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謚為文皇帝(魏文帝),葬於首陽陵。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與武宣卞皇后的長子。由於文學方面的成就而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並稱為“三曹”。西漢以來,文學一直只是經學的附庸,因為孔子說:“述而不作。”到了建安時期,社會的大動亂使文人們感到人生如寄,世事無常,今日不知明日之事,所以開始追求“不朽”。既然生命易朽,何物能不朽呢?只有文章。是曹丕第一個提出來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把文學創作作為專門對象來探討,強調了文學的獨立價值。自那以後,純文學興起,才有了魏晉名士的風流,六朝詩文的華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