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海堂
- 別名:又名黎啟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黃安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33年
- 職業: 革命者
- 信仰: 共產黨
- 性別 :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1928年,黎海堂參加赤衛隊。赤衛隊是繼黃麻起義時農民義勇隊之後產生的又一支農民武裝組織。黎海堂領導隊員進行肅清反動殘餘,保衛革命區域,配合紅軍作戰,幫助鄰近區域民眾鬥爭。同年底,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黨的一名得力骨幹。
為了擴大邊界割據範圍,推進革命鬥爭發展,縣委於1928年7月在尹家咀召開會議。會議決定迅速組建幾支以黨員為骨幹的赤衛隊,分成若干小隊,派到各區打土豪、殺反動派、襲擾敵軍、擴大革命影響。根據縣委指示,吳永達、秦崑山、黎海堂率12名赤衛隊員化裝潛入張楊家村,設法消滅這裡的敵人。一天,黎海堂他們得知“清鄉團”張家村去搜刮民財,就搶先埋伏在張家村後山。當敵軍到達後,赤衛隊開槍掃射,炸死、炸傷20餘人。敵軍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嚇得魂不附體,東奔西跑。團總吳紹臣騎馬逃跑時摔下來,被活捉。這次戰鬥給“清鄉團”以致命的打擊,並繳槍13支。
1930年,黎海堂任紅色補充軍第六十五團副團長。紅色補充軍是紅軍的後備力量,是一種地方革命武裝組織。黎海堂經常領導軍隊打擊赤白交界地區的反動武裝和反動組織,協同紅軍作戰。紅色補充軍作戰勇敢、戰鬥力強,在赤衛隊員的配合下,補充團集中兵力打擊了八里、永河、黃陂北部地方的反動武裝,殲滅200多人、繳槍100餘支。
1931年,紅色補充軍一部分奉命編入紅十師,成為紅四軍的1個戰鬥團。黎海堂在紅四軍第十師政治部工作。
紅四軍成立後,鑒於進攻鄂豫皖邊區的敵人完全轉入守勢,中共鄂豫皖臨時特委和紅四軍軍部決定轉入進攻作戰。1月16日,以紅四軍第十師兩個團的兵力,圍攻麻城北部磨角樓守敵第三十師1個營,同時以第十師1個團與第十一師作預備隊,這次戰鬥斃傷敵人500多人,繳槍千餘支,使國民黨第一次“圍剿”失敗。同年3月下旬,黎海堂還參加了第二次反“圍剿”作戰。
在第二次反“圍剿”鬥爭中,黎海堂對紅軍進行革命思想的教育,使紅軍戰士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都有明顯的提高。團以上建立和健全黨務委員會和共青團委員會,連隊進一步健全了士兵委員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普遍建立了上課和早晚點名講話制度,編寫並下發了《紅軍須知》等政治教材,部隊還出版報刊、辦理牆報,通過經常的學習,在部隊中間開展了文化教育和識字運動。除辦學校、教導處外,還經常辦訓練班,培養紅軍基層幹部。在宣傳工作上,黎海堂創造了許多新穎有效的宣傳方式,其中一種為“河流宣傳”,把寫有標語的大批竹片置於河中,漂向敵占區,用以宣傳革命主張和傳播紅軍的勝利訊息。在民眾工作中,黎海堂帶領戰士協助地方分配土地,建立新區政權,同時,還幫助民眾生產勞動,舉行軍民聯歡會,進行民眾紀律檢查等。
1932年,紅軍主力西征後,黎海堂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參與組建第八路游擊師,任政委兼河口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在紅軍部隊積極打擊敵人的同時,地方武裝和游擊隊也同敵人展開了英勇頑強的鬥爭。10月中旬,黎海堂領導的河口第八路游擊師,在小沖、楊家沖一帶,斃傷敵第十三師300餘人。
游擊師在當時成為各地區的武裝力量,黎海堂領導部隊積極開展游擊戰爭,活動於敵人的據點之間,到處襲擾敵人,鎮壓反動分子,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和電信設施。
1933年2月,黎海堂在黃安二程江家河與敵作戰,不幸被俘。敵人施以酷刑,逼他自首,他堅貞不屈。最後,殘暴的敵人把他綁在板凳上,用滾燙的開水將他活活燙死,黎海堂時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