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84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古代典籍記載,至少在3000年以前海南島便出現了樹皮布。由晉人裴洲《東觀漢記》一書可知,漢代已有用樹皮布做冠的記載,當時邊疆少數民族還以樹皮布製衣裳、被褥。古代文獻中所稱的楮冠、谷布衣,就是用樹皮製成的衣冠產品。由於樹皮布本身容易腐爛,難以作為歷史證據久遠留存,唯有製作樹皮布的工具之一石拍被遺留了下來。
清代瓊州定安縣知縣張慶長(1752—1755在任)《黎岐紀聞》載:“生黎隆冬時取樹皮捶軟,用以蔽體,夜間即以代被。其樹名加布皮,黎產也。”而且在今天的白沙、昌江、陵水、保亭等縣博物館均收藏有樹皮布。
大概到了明代,海南沿海地區已經不再使用樹皮布,海南中部地區大約使用到清代以後。
工藝特徵
海南島的黎族先民掌握棉紡織技術之後,樹皮布並未完全讓位於麻、棉製品,依然有人用楮樹皮製作墊單、衣服、腰帶等生活用品。這主要是因為樹皮原料豐富且易採集,黎族對其技藝已相當嫻熟,而成品又十分耐用。 人們利用加工好的樹皮布剪裁縫製帽子、枕頭、被子、上衣、裙子、兜卵布、口袋等生活用品。儘管這一技藝分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並不多,其中以錘打工具最為重要。石拍是製作樹皮布的器具,也是樹皮布文化的標誌。
工藝流程
海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王翠娥等人對海南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的田野調查顯示,黎族的樹皮布製作技術,只有少數人懂得製作,這是男子的工作,婦女一般很少參與。樹皮的剝取時間多選擇在夏秋時節,因雨水較多,天氣潮濕,樹皮易於剝取。而冬春季節,氣候乾燥,樹膠過乾,樹皮難於剝取。黎族地區用於加工樹皮布的樹種有很多種,如厚皮樹、黃久樹、箭毒樹、構樹等,其中構樹是海南常見的野生纖維植物。構樹古稱“谷樹”,別稱“構桃樹”、“構乳樹”等,學名“楮樹”。楮樹黎語稱“賽溫”。該樹為喬木,樹皮暗灰色,平滑有乳汁,莖皮纖維長,潔白,為優良造紙原料。在海南分布很廣,幾乎遍及全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楮本作檸,其皮可績為紵故也”的記載。古代的黎族人民多用楮樹樹皮捶成布來製作衣物。現常見的樹皮布的製作方法有兩種,以昌江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兩地的製作方法為典型代表。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樹皮布製作工藝,與白沙黎族自治縣樹皮布製作方法大致相同。
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鎮道順村製作樹皮布的原料為構樹。樹皮布的製作程式包括扒樹皮、修整、浸泡脫膠、漂洗、曬乾、拍打成片狀等。然後再利用加工好的樹皮布剪裁縫製帽子、枕頭、被子、上衣、裙子、口袋等生活用品。儘管這一技藝分為若干工序,但所用工具並不多,主要有鉤刀(砍刀)、木槌、木棒等,其中以錘打工具最為重要。其製作過程大致如下:
選材剝取。在上山選樹前,先用麻線量好物體尺寸,再到森林裡選擇所需的樹木,把量好尺寸的麻線大致比劃後,才用鉤刀在樹幹的一段上下各劃一圈。剝取樹皮前,用木棒拍打樹幹,稍為松後,再用鉤刀豎劃一刀,便可從豎刀縫翹皮。如遇到難剝處,須用削尖的木棒楔進樹皮,剝下的樹皮成片狀。
壓平浸泡。剝下的樹皮不平整,要放在地上用石頭或其他物件壓平,約過10多分鐘後,再把樹皮放入溪水裡浸泡,使樹皮充分地吸收水分並脫膠。
捶打。將浸泡好的樹皮取出放在石頭上,用木槌捶打,需有一定的力度,但又不能把纖維擊斷。反覆多次,樹膠脫落後,顯出柔軟、潔淨的纖維。
晾曬。把含有水分的樹皮纖維放在乾淨處晾曬,約1天時間便可曬乾,成為成品樹皮布料備用。
縫合。製作樹皮布時,把片狀的樹皮纖維按尺寸劃開,再用竹針系麻線縫合。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樹皮布在人類學及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因為只有樹皮布才可證明,人類衣物從無紡布到有紡布的發展過程。用樹皮布製作衣服,是黎族人民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
傳承現狀
在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海南島上的樹皮布及石拍由生活中消失,而進入了博物館。更為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國內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竟然不知道海南黎族人民這一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重大發明。在黎族地區,年輕一代已不知樹皮布為何物。因此,對於樹皮布製作技藝的保護和發掘整理具有重要意義。
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簡陋的文化館裡,陳列著一件收集於解放初期的用樹皮布製作的樹皮被,上面落滿了灰塵,蟲蛀斑斑。由於缺乏文物保護資金,不能建成一間像樣的文物陳列室。如果保護不善,樹皮做成的東西很快就爛掉,對樹皮被和樹皮衣的保護迫在眉睫。
傳承人物
黃運英,男,1947年9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申報項目: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2005年,“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被海南省政府公布為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2006年5月20日,該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編號Ⅷ-84。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3年12月18日,五指山市海南省博物館內舉辦魚皮服飾、樹皮服飾聯展,為了讓觀眾直觀了解樹皮衣的製作過程,海南省民族博物館還安排了傳承人在展館外展示樹皮衣製作工藝。
2014年7月15日,“錦繡天成——黎族樹皮服飾展”在西藏博物館的開展,使用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製作的見血封喉樹皮服飾套等96件展品在其中展出。
2014年11月20日,“錦繡天成——黎族樹皮服飾展”在雲南省民族博物館開展,包括使用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製作的海南黎族見血封喉樹皮服飾等在內的90餘件民族技藝珍品展出,此次展出的展品中,包括黎族不同分支的珍貴樹皮服裝及砍刀、木棒、木楔等製作工具;此外,樹皮衣的製作原料見血封喉樹、構樹和無紡布製作技藝等,也以圖片的形式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