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懷瑾

黎懷瑾,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6年赴日本留學,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反清革命。1907年回國,數次前往保定策動新編陸軍起義未果。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黎懷瑾組織數百人於宜昌川主宮,準備奪取清軍川漢鐵路巡緝兵隊暨鄂省護路巡防營武器起義,西上四川。11月初,不料川漢鐵路公司宜昌分公司董事局局紳認為黎懷瑾所為不利於路局,且恐禍及自己,乃讒言於東湖縣司令,將黎懷瑾逮捕殺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懷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
黎懷瑾,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性情磊落光明,尚大節,好談時政。1904年春應歲試,與其弟黎懷璞到重慶,讀到鄒容的《革命軍》,嚮往革命,敬重鄒容,因而與鄒容之兄鄒紹陽結為好友。得知鄒容歿於上海獄中,憤激難已,與滿清王朝不共戴天。乃回合州老家賣掉家產,得200餘金,以一半給其弟黎懷璞到成都求學,一半作路費,於1906年春東渡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名為留學,實則朝夕與同人籌議實行革命。1907年回國,偕鄉人奔走京津間,數次到保定策動新編陸軍起義,均失敗。不得已返蜀,由萬縣步行至成都,聯絡中國同會會員,打算參加成都起義。然而,他到達時起義已失敗,黃方、楊維、黎靖瀛、張治祥、江永成、王述懷等“六君子”被捕,“首要”熊克武、謝持、佘英、餘切等也通緝在案,白色恐怖籠罩蓉城,清吏防範革命極嚴,黨人多離蓉隱蔽。黎懷瑾於是返回合州創辦黎氏家學,編撰《幼儀直講》等書,武勝縣黎升唐為之刊印發行,用以教授子弟,灌輸革命思想,積蓄革命力量。
黎懷瑾原先就與哥老會多有接觸,他善於交朋結友,特別是對於鄉里任俠少年及會黨中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更是優禮有加,與他們稱兄道弟,赤誠相待。他們對黎懷瑾也心存感激,肝膽相照,樂為所用。他數次前往華鎣山與著名會魁李么等歃血結盟,陰倡反清,他聲名遠播,革命活動鄉人多為知道。1910年,當地豪紳認為他行為逾軌,向州署告密,知州決定派員抓捕他。州署中有個他的鐵桿“兄弟伙”,得悉這一信息,立馬飛報,促他“走為上計”。於是他夜遁至重慶,藏匿鄒紹陽家。不久聞知合川檄文已到巴縣衙門,滿城緝捕。他不願連累鄒紹陽,遂東出夔門,下宜昌,改易姓名,隱身於川漢鐵路工程中,承攬工頭事務。築路工人多山東人,坦率直爽,服從安排,吃苦耐勞,黎懷瑾認為:築路工可訓練成戰鬥力強的士兵,路款是部隊的糧餉。因此,他以工頭的身份,秘密組織鐵路工人,向他們講解反清反帝的革命道理,以兵法訓練他們,同時聯絡宜昌的同盟會員,積極準備反清起義。1911年春,他對路過宜昌的好友鄒紹陽暢談道:“一旦有勢可乘,就可突出荊州、沙市,劫奪駐防旗軍之器械,即南扼公安縣,以通湘南諸同志之聲氣,然後順流東下,進據城陵磯,震動武昌,東南各省必次第回響,推翻滿清王朝。”口講指畫,意氣甚豪。鄒紹陽聽了,告誡他“對人宜謹言,謀事宜細心”。
1911年秋,四川保路運動如火如荼。10月10日,武漢首義成功,10月18日晚,駐宜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亦宣告起義,成立宜昌府民軍司令部,唐犧支任司令長,宜昌府所轄東湖(今宜昌市區)、長楊(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興山、巴東、長樂5縣及歸州也相繼反正,知府知縣等清朝官員俯首投誠。黎懷瑾十分振奮。這時,他收到黨人李某由成都寄來的信,囑其設法援川。他得信深思:湖北形勢大好,但成都尚為趙爾豐所據,故籌劃援川,乃悉散所領工資,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屯於宜昌川主宮,準備伺機奪取清軍川漢鐵路巡緝兵隊暨鄂省護路巡防營武器起義,西上四川,援助中國同盟會起義。11月初,他已備好船隻,即將西行,誰知川漢鐵路公司宜昌分公司董事局局紳,認為黎懷瑾所為不利於路局,且恐禍及自己,乃讒言於東湖縣司令,將黎懷瑾和20多名鐵路工人逮捕,不加審訊立即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