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會議會址文物陳列室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縣縣城 所在地-德風鎮今二廊坡路52號。 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在貴州開過三次重要會議,即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史家認為,黎平會議可以稱為遵義會議的“預備會議”,可見其歷史地位之重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黎平會議會址文物陳列室
- 外文名稱:Site-Exhibition Hall of Cultural Relics of the Liping Conferense
- 類別:革命歷史博物館
- 地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縣城所在地-德風鎮今二廊坡路52號
- 竣工時間:1984年12月
- 開放時間:1984年黎平會議召開5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 館藏精品:德鳳鎮烈士亭
地址位置,管轄隸屬,歷史沿革,展覽藏品,開放時間,
地址位置
黎平會議會址文物陳列室位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縣城所在地-德風鎮今二廊坡路52號。郵編:557300
黎平會議會址文物陳列室
管轄隸屬
該文物陳列室建於1984年12月。由黎平縣文管所管理。
歷史沿革
湖南通道接壤的貴州黎平,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長征途中首先解放的貴州第一座縣城。順利占領有“貴州東大門”之稱的黎平縣城德鳳鎮,說明毛澤東在通道會議上提出的放棄與二、六軍團會合的計畫,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的主張是正確的。
黎平在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黎平府以前,為“思州宣慰使司”領地,隸湖廣布政司管轄。設府以後,隸貴州布政司。但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又改隸湖廣布政司,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還隸貴州布政司。黎平與湖南山水相連,關係密切,經濟、文化深受湖南影響。城內許多建築,皆為多進院、封火牆、硬山青瓦頂印子屋,具有湘贛建築的鮮明特點。其中位於翹街中段的胡榮順宅,曾被中共中央作為會議室使用過。
1934年12月14日11時,中央紅軍進入黎平縣城,受到各族民眾的熱烈歡迎。首先進城的是一軍團第二師第六團。次日,一軍團第二師進城,三、五軍團前鋒部隊通過縣城。16日,紅軍總司令部進駐胡榮順宅。17日,三、五、八軍團及中革軍委到達縣城。18日,中共中央在紅軍總司令部駐地即胡榮順宅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戰略方針的決定》,指出:“鑒於目前所形成的情況,政治局認為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的,並且是不適宜的。”“新的根據地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的地區,在不利的條件下應該轉移至遵義西北地區。”會議的主要成果是進一步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為爾後召開的遵義會議做了必要的準備。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秦邦憲)、王稼祥、洛甫(張聞天)等人。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也參加了會議。中央指示,黎平會議決定由各軍團及軍委縱隊首長傳達至師及梯隊首長。在部隊中傳達解釋該決定時,應按總政治部訓令進行。黎平會議後,五、八軍團合編,撤銷八軍團建制;鄧小平不再擔任《紅星》報主編,出任中央秘書長。
紅軍陸續撤離黎平,向劍河、台江、鎮遠等地前進。紅軍在黎平留下許多具有紀念意義的遺址,最為重要者,首推黎平會議會址。該會址前低後高,當街而立,前後三進。第一進當街為店鋪,第二進為住宅,第三進為後院。店鋪左壁豎向行書“鍋鼎瓷器”四字,左右窗壁豎向行書“綢緞布匹” “蘇洋廣貨” “各種名酒” “京果雜貨”等字。第二進院,一正兩廂,上下兩層,正房面闊三間,木雕工藝精湛,圖案多為龍鳳之屬。第三進院為寬敞幽靜的後花園,山牆上精雕祥禽瑞獸等造型。整棟住宅及店鋪,內辟天井8個,外砌空斗磚牆,占地面積800餘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後,進行了全面維修,並於1984年黎平會議召開5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其內辟有文物陳列室。大門上懸掛的“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會址”貼金木匾,為陳雲同志手書。對外開放21年來,接待觀眾數十萬人。2006年,黎平會議會址已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黎平會議有關的紅色文物毛澤東舊居 、洪洲紅軍標語、地西紅軍標語、敖市紅軍標語 、紅軍召開民眾大會舊址、德鳳鎮烈士亭、紅軍橋等也都得到了妥善保護。
展覽藏品
黎平會議會址為一兩進院落,內有9個天井,四周圍以高封火牆,占地797平方米。第一進院落面臨大街,通面闊17米。一、二進院落24.4米。兩進房子後面還有一個後院,寬約400平方米。這座房子當時是城中大戶胡家的店鋪和居室。解放後長期被黎平縣醬菜廠占用。1981年11月遷出,次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即撥款維修。1984年12月黎平縣隆重紀念紅軍長征過黎平暨黎平會議召開50周年。為配合這一活動,黎平縣文管所在維修後的黎平會議會址內舉辦相關的革命文物展覽,展出各種文物資料200多件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8:00 - 下午 17:00 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