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黎川孔廟始建。後經歷代多次維修。據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所立“新城重修聖廟碑記”述文可見,其中“兩廡與名宦、鄉賢二祠”,是曾任南明吏部尚書的塗國鼎之後裔於清代初年修建的。至民國期間,整個孔廟的主、附建築大致為: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正殿)及兩廡、名宦祠、忠義祠、鄉賢祠、土地祠、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試院等數處。後因年久失修破敗不堪,部分建築傾塌。隨後數年,孔廟內除大成門、名宦祠、忠義祠、大成殿及東西廡,經多次維修繼續做校舍使用外,其他附屬建築均因破敗朽爛,無法繼續使用而拆除改建。
1999年,黎川縣將大成門、大成殿及東西廡進行原貌修復。
2000年8月,大成門、大成殿及東西廡修復完成;
2010年9月,黎川一中整體搬遷至新城區。黎川二小搬入一中舊址,孔廟繼續成為二小的圖書館。
建築格局
黎川孔廟由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廡、佾台、大成殿構成,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整個建築群採取平行軸線方式布局,在大成門與大成殿之間,利用東西廡和名宦祠、鄉賢祠,黎川孔廟大成殿東側黎川孔廟大成門黎川孔廟將屋面連成一片,形成了一座花園式院落。
主要建築
黎川孔廟前首為紅色圍牆,牆內大成門有數十級石階,石階中間有大型整石雕鑿的盤龍雲海圖案。
大成門與名宦祠、鄉賢祠合為一體,混合式構架,懸山頂,兩面坡,面闊38.83米,進深12.56米。
東西廡,穿斗式構架,硬山頂,兩面坡,面闊14.7米,進深5.2米。
大成殿是整座孔廟建築群的精華,建造於高1.5米的佾台之上,占地面積為503.64平方米,面闊七問,進深六間,正前方佾台面積為136.4平方米。大成殿為抬梁式構架,重檐歇山頂屋面,54根樑柱全部使用青石建造,其中26根廊柱為方形,28根內柱為圓形,直徑在41—45厘米之間。
大成殿左側庭院內,古井及井旁豎立的仿王安石行書手跡鐫刻的“聰明泉”石碑依原處設定(原碑為王安石親題楷體字,“文革”中被毀),井旁不遠處,還豎有一塊明萬曆十年(1582年)立廟產碑和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修文廟碑記。
大成殿後西側的一堵舊磚牆,為保存下來的原孔廟試院門牆,已堵塞的石門上方,還留存有“黎川試院”大型石質橫額。
價值意義
黎川孔廟是一筆寶貴的不可複製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於傳承儒家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保護措施
2006年1月,黎川孔廟被撫州市人民政府核定並公布為撫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黎川孔廟申報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3月7日,黎川孔廟被
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並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4月,孔廟二期工程建設啟動,以學宮建設為主,包括前院、至公堂、明倫堂、尊經閣等建築。
參觀信息
地址
黎川孔廟位於江西省黎川縣老城區中心。
交通
乘坐黎川公交1路、黎川公交3路、黎川公交6路可到達黎川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