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莖

黍莖

黍莖,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黍Panicum miliaceum L.的莖稈。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南、西南以及華東等地山區都有栽培。具有利尿消腫,止血,解毒之功效。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妊娠尿血,腳氣,苦瓠中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黍莖
  • 別稱:黍穰
  • :植物界
  • :種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黍屬
  • :黍
  • 分布區域: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南、西南以及華東等地山區都有栽培
  • 採收時間:秋季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稈。

性味

味辛,性熱。

功效

利尿消腫,止血,解毒。

主治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妊娠尿血,腳氣,苦瓠中毒。

相關配伍

1、治通身水腫:以黍莖煮湯浴之。(《綱目》)
2、治妊娠尿血:黍穰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3、治時氣熱病豌豆瘡:濃煮黍穰汁洗之。瘡若黑者,搗蒜封之。
4、治瘡腫傷風,中水劇痛者:黍穰燒煙,熏令汗出。(2-4方出自《千金要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燒存性研末,每次1g,每日3次。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性

黍又名:稷,糜。一年生栽培草本。稈粗壯,直立,高40-120厘米,單生或少數叢生,有時有分枝,節密被髭毛,節下被疣基毛。葉鞘鬆弛,被疣基毛;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頂端具長約2毫米的睫毛;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5-20毫米,兩面具疣基的長柔毛或無毛,頂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常粗糙。圓錐花序開展或較緊密,成熟時下垂,長10-30厘米,分枝粗或纖細,具棱槽,邊緣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與小穗;小穗卵狀橢圓形,長4-5毫米;穎紙質,無毛,第一穎正三角形,長約為小穗的1/2-2/3,頂端尖或錐尖,通常具5-7脈;第二穎與小穗等長,通常具11脈,其脈頂端漸匯合呈喙狀;第一外稃形似第二穎,具11-13脈;內稃透明膜質,短小,長1.5-2毫米,頂端微凹或深2裂;第二小花長約3毫米,成熟後因品種不同,而有黃、乳白、褐、紅和黑等色;第二外稃背部圓形,平滑,具7脈,內稃具2脈;鱗被較發育,長0.4-0.5毫米,寬約0.7毫米,多脈,並由1級脈分出次級脈。胚乳長為穀粒的1/2,種臍點狀,黑色。

生長環境

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南、西南以及華東等地山區都有栽培。

相關論述

《綱目》:“利小便,止上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