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鱖魚,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黃龍水庫處於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江北濕潤區,為熱帶季風氣侯,年平均日照1930小時以上,流域平均氣溫15.4℃,最高為43.4℃,最低為9.9℃,年均濕度76%,適宜鱖魚生長。黃龍鱖魚,魚體較高而側扁,背部隆起,魚身呈不規則黑褐斑,底紋金黃色;口大唇薄,下顎明顯長於上顎。上下顎、梨骨、口蓋骨上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下緣有4個大棘;後鰓蓋骨後緣有2個大棘。頭呈尖三角形,眼大偏暗黃;頭部具細小鱗片;側線沿被弧向上彎曲。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黃龍鱖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龍鱖魚
- 產地名稱: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
- 品質特點:魚體較高而側扁,背部隆起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1925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3年04月1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侯特點,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黃龍鱖魚,魚體較高而側扁,背部隆起,魚身呈不規則黑褐斑,底紋金黃色;口大唇薄,下顎明顯長於上顎。上下顎、梨骨、口蓋骨上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前鰓蓋骨後緣呈鋸齒狀、下緣有4個大棘;後鰓蓋骨後緣有2個大棘。頭呈尖三角形,眼大偏暗黃;頭部具細小鱗片;側線沿被弧向上彎曲。背鰭12條,分兩部分,彼此連線,前部為硬刺,後部為軟鰭條;自吻斷穿過眼眶至背鰭前下方有一條斜型褐色條斑;幽門垂68-95。二齡個體平均長30-35厘米、重500-600克。雌性個體二冬齡性成熟,雄性一冬齡性成熟,屬多次產卵類型;漂泊性卵,比水重,稍具粘性,有油球。肉味鮮美,少細刺,為名貴魚類。
營養價值
黃龍鱖魚品質優,營養價值高。水分≤90(克/100克),蛋白質≥9.0(克/100克);總脂肪≤0.8(克/100克);灰分≤1.0(克/100克);富含多種胺基酸(包括: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組氨酸和精氨酸等),胺基酸總量≥7.0(克/100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張灣區黃龍水庫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城區以西,座落在秦巴山麓,堵河之畔、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腹地。東鄰張灣區柏林鎮,南接鄖縣葉大鄉,西連鄖縣鮑峽鎮,北望鄖縣安城鄉。庫內周邊以淺山丘陵地為主,溪谷交錯,溝壑縱橫,地形破碎複雜,坡度陡,庫流水急多汊,植被覆蓋率良好,庫內平均海撥220米。庫域岩系主要為火成岩和變質岩,庫域的土壤分為棕色森林土、紅色石灰土、濕土及灰化棕色森林衝擊土、灰化土、黑色石灰土等。土壤pH值在5.5-6.5之間。
水文情況
張灣區黃龍水庫位於堵河下游,流域有大小河流37條,屬漢江水系最大支流,全長338.6公里,流域面積12341平方公里,在湖北省內僅次於清江,年平均入黃龍灘水庫水量60.6億立方米。水體透明度為0.45-4.44米,平均為1.35米,pH值為6.6左右,溶解氧為4.2-12.3毫克/升,庫容為10.5億立方米,年發電量6.71億度。
氣侯特點
張灣區黃龍水庫處於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江北濕潤區,為熱帶季風氣侯。冬季比同緯度其他地區略為溫暖,夏季比較炎熱。年平均日照1930小時以上,流域平均氣溫15.4℃,最高為43.4℃,最低為9.9℃,年均濕度76%;地面風向受地形影響以偏東風居多,流域平均風速1.1米/秒,最大風速可達20米/秒以上,無霜期224-225天,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由於境內地形複雜,垂直差異大,小氣候十分明顯。庫域屬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域內無大型工礦企業,生態環境優良,大氣清新無污染,符合GB3095-2012的Ⅰ級標準;庫區水質常年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特殊的光、熱、水、土和生態組合,決定了黃龍鱖魚良好生長和優良特性的形成。
歷史淵源
黃龍鱖魚養殖歷史悠久,唐代詩人張志和在《漁歌子》中留存了“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篇。
據民間傳說,早在清末明初時期,黃龍水域就生長較多的鱖魚。據《鄖縣誌》記載,黃龍鱖魚曾被列為敵害魚。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淡水魚類標本存列室,至今保存著1953-1957年鱖魚5尾,1976-1969年斑鱖6尾,產地均為湖北丹江口漢水水系。
生產情況
2013年,十堰市張灣區黃龍鎮鱖魚養殖水域面積500公頃,養殖規模85萬尾,產量220噸,產值0.4億元,全鎮養殖黃龍鱖魚的協會1個,養殖大戶43家156人,技術服務人員達18人。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黃龍鱖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黃龍鱖魚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十堰市張灣區所轄的黃龍鎮黃龍水庫,總水域面積4000公頃。地理坐標為東經109°31′00″-110°41′00″,北緯31°21′00″-32°50′00″。
質量技術要求
-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黃龍鱖魚生長在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的黃龍水庫境內,其區位獨特,環境優美宜人,屬北亞熱帶氣候、水質達國家Ⅱ類水標準。庫域內無污染,土壤、空氣、水質等產地環境優良。庫域內環境、水質、大氣、生產條件等均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國家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1989)和《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T/T391-2000)的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品種選擇:品種以斑鱖為主、輔養有大眼鱖魚等。
特定要求:黃龍鱖魚是在黃龍水庫優質流動淡水水域經過長期自然生長和選育而成的一種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極高的名貴水產品,喜棲息於潔淨水庫的流水環境。
(3)生產過程管理
①水域選擇:水庫網箱養殖應選擇水體開闊,水流舒緩,水質清新(透明度>35厘米),最低水位不低於3.5米,無污染,風浪小的水域。一般選擇靠近村落、背風向陽、水深8米以上的庫灣安置網箱。
②網箱製作及設定
A、網箱製作:採用6米×6米聚乙烯結節網片縫製而成,網目大小以保證網箱內外水流通暢,餌料魚逃不出為宜。規格為帶蓋的六面體封閉式雙層網箱。網箱長6米,寬6米,深3米;外層網目2厘米,內層網目1厘米。網箱入水深度2.5米,水上高度0.5米。網箱均架設在金屬或簡易浮橋上,每架2排,每排5-6口網箱。
B、網箱安裝:網箱應於魚種入箱前10-15天下水,箱壁附著藻類後可防止魚體磨擦損傷,提高成活率。
C、網箱支架:由4根長6米,尾徑10厘米左右的帶皮毛竹製成6米×6米的四方形漂架。網箱排列方向一般與水流垂直,多排網箱並列時,間距不宜太近。
D、網箱的固定:採用錨繩固定法。每10箱為1組,每組由2根直徑2厘米的聚乙烯綱繩沿網箱兩邊結紮串聯為一排。箱間距1米,排間距5米。每排兩端由錨繩拉直繃緊固定;鐵錨每隻重10千克。錨繩直徑3厘米,長度應大於水深2.5倍。
E、誘餌台的製作:用直徑6毫米圓鋼筋做框架,40目篩絹包襯縫扎製成1.5米×1.5米的正方形飼料台。飼料台吊掛於網箱中央,以貼近箱底為準。
③養殖方式
A、鱖魚苗種培育
捕撈水庫中自由生長的黃龍鱖魚魚苗,選擇體長3厘米以上的鱖魚苗种放入水庫I型網箱(I型網箱為圓形的無結節網片縫製的單層網箱,直徑3米,高2米,網目為20目/厘米,放養鱖魚苗種的規格為體重1.5-3.0克)中培育,平均放養密度為200-300尾/平方米,苗種入箱前用濃度為0.5%的食鹽水浸洗15分鐘。此時,可以投餵經篩選後體長在1.5厘米左右的草魚、鰱魚等小規格魚種,當鱖魚平均尾重達3克以上時,再轉入Ⅱ型網箱(Ⅱ型網箱為方形的有結節網片縫製的單層網箱,網箱規格2米×2米×1.5米,網目大小為0.8-1.0厘米,放養鱖魚苗種的規格為體重3-10克)培育。Ⅱ型網箱中,鱖魚的放養密度為150-200尾/平方米,餌料魚是體長為養殖鱖魚體長1/2的草、鰱、鱅等魚種,且餌料魚在投餵前經篩選後再用漂白粉掛袋消毒,當鱖魚平均尾重達10克時,轉入Ⅲ型網箱(Ⅲ型網箱為方形的有結節網片縫製的單層網箱,網箱規格2米×2米×1.5米,網目大小為1.5-2厘米,放養鱖魚苗種的規格為體重10-15克)繼續培育。Ⅲ型網箱中,鱖魚的放養密度為80-100尾/平方米。
B、成魚養殖
魚苗種的平均體重50克以上時,篩選後分入Ⅳ型網箱(Ⅳ型網箱為方形的有結節網片縫製的單層網箱,網箱規格6米×6米×3米,網目大小為2-4厘米,放養鱖魚苗種的規格為體重50克以上)中養殖。成魚養殖放養密度為16-23尾/平方米,平均尾重250克前用網目為3厘米的網箱;平均尾重250克以後則更換網目為4厘米的網箱,根據鱖魚生長情況進行1-2次篩選。
由於鱖魚“開口”就以活的魚苗為食,且其不同生長階段對餌料活魚的種類、規格等有不同的要求,一旦提供活的餌料魚不及時、數量不足或餌料魚規格過大,養殖的鱖魚就會出現“互殘”現象。投餵方法是每隔3天投餵1次,每次投餵量的確定應首先預算該時期養殖鱖魚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然後按照預定的餌料魚用量計算出該時期需要投餵的餌料魚重量。投餵活體餌料魚的規格以鱖魚全長的40%-55%為宜,餌料魚配養面積應為鱖魚的4-5倍。
C、日常管理
每天堅持巡箱,經常檢查鱖魚攝食情況,防止網箱破損逃魚。勤洗箱,防止網目堵塞,一般每5-7天洗箱1次;夏季更要勤洗刷,以保持箱內外水流通暢。及時清除垃圾等漂浮物,防止網目堵塞影響水體交換。
清洗飼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飼料台,以防剩餌腐爛,敗壞水質。同時,根據剩餌情況決定當天的投餌量。
網箱遮陰。鱖魚喜在弱光下攝食,可在箱體周圍或上方用遮蓋物加以遮蓋,提高成活率。
隨著魚體長大,及時分廂,避免殘殺。餌料魚投餵要及時、充足、適口,使網箱內始終保持一定密度的適口餌料魚,利於鱖魚健康生長。同時做好防洪、防颱風等工作,及時掌握氣象和水災預報,根據情況提前移位或加固網箱等。整個飼養過程中,應根據網箱養殖的特殊性,積極採取相應的防災補救措施,防患於未然,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D、病害防治
黃龍鱖魚病害較少,但一旦發病損失較大。在網箱養殖過程中,應以“預防為主,環保防治”的辦法加以施治。
飼料台掛袋消毒法:用編織小袋,每袋裝150-250克的漂白粉,懸掛在飼料台上方,袋入水50厘米,每箱掛1袋,溶解完後間隔3-5天酌情添加消毒。
定期潑灑石灰水:每隔15天,每箱用1-1.5千克的生石灰兌水趁熱潑灑,每天1次,連續3天。
E、庫區野生黃龍鱖魚生產過程管理
水域要求:黃龍水庫。
生長過程:庫區自然生長。
魚種保護:非養殖生產許可,嚴禁捕撈魚種和育苗;對養殖生產單位或大戶限期限量準許采捕,以利保護黃龍鱖魚魚種資源。
(4)黃龍鱖魚活體運銷
黃龍鱖魚的活體銷售由十堰市張灣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牽頭,組織協會及生產大戶建立健全銷售台帳制度,便於質量安全體系追溯。成魚主要銷售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武漢等大中城市。
(5)生產記錄要求
由十堰市張灣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牽頭,聘請十堰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技術培訓、技術指導、信息服務、質量檢測等工作。具體的現場指導、技術服務、監查防控工作由張灣區水產局組織實施,重點監督餌料、漁藥等投入品安全使用,按規定和需要開展鱖魚水霉病、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病害防疫。建立健全安全藥防、無害化處理等養殖檔案記錄,以備查閱。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安全指標執行NY/T842-2004《綠色食品魚》(活魚-淡水)標準規定。
-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1)技術要求、檢驗方法、貯藏和運輸:按照NY/T842-2004《綠色食品魚》相關要求執行。
(2)標識和包裝:標識按照《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執行;包裝上規範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黃龍鱖魚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