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湖村

黃龍湖村,位於龍城街道中北部,距街道辦事處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中坑村、將軍帽村、朱古石村、嶺背坑村。始建於清代,張姓先祖遷至此地而形成。相傳有一條狀如黃龍的河流經過村旁而取名黃龍湖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北面為清林徑水庫和黃龍湖水庫。2000年,因修建黃龍湖水庫,全村村民搬遷至五聯社區移民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龍湖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城街道中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龍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龍崗公社;1983年7月,屬龍崗區;1986年10月,屬龍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龍崗鎮;2004年,屬龍崗區龍城街道五聯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張姓。據該村族譜記載,13世紀末期,張姓先祖從福建上杭遷至今廣東五華;清代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22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62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8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99人。非戶籍外來人口2392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4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88人,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馬來西亞、荷蘭。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紅薯、玉米、甘蔗、龍眼、荔枝等。1993年,村集體建起了第一棟廠房,開始招商引租,集體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管理、廠房出租為主;個人以私宅出租、務工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煎堆、油角、蘿蔔糕,清明節的茶果等。
連心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末通電,90年代初通自來水,1995年通電話,1996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4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村民活動中心。
該村有《龍湖世居族譜》(中英雙語版本),由黃龍湖村張玉雲編篡於2013年,記載黃龍村張姓世系源流。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老屋已被水庫淹沒,現已無存。2015年,該村宗祠正在建設中。
每年清明節、重陽節,村民前往宗祠、祖墳前祭祖。除夕前幾天,由村委組織全村人參加村宴。
“點燈”習俗流行於清代,族中男孩出生後的第一個元宵節前,要舉行點燈儀式。每有一個新生男嬰,添丁戶要在家祠中或自家大門前掛一盞燈籠,每晚點亮,連續三天,並以精心做好的煎堆等祭品祭拜祖宗。點燈之後,男孩正式入族,名字寫入族譜。
竹編是該村的特色技藝。農耕時期,以編草鞋、涼帽、籮筐為主的家庭手工編織業比較發達。村民將竹子剖成篾條,削整光滑,再按一定規格編織成涼帽。農業生產中,婦女大多愛藏用竹篾編成的客家涼帽,一般配以黑色布簾,縫於帽檐,自然下垂,既涼快又美觀。村民生產、生活用的竹筐都是自己編織。現在因村中已沒有農業生產,該技藝漸失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