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大橋

黃龍大橋

泉州黃龍大橋,北接福廈高鐵泉州站站前南北大道,南接江濱南路和江南主幹道,總長約1.9公里(包括省道307立交),等級為城市Ⅰ級主幹道,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橋寬40.6米,主橋斷面為6快2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龍大橋
  • 大橋長度:1.9公里
  • 大橋等級:城市Ⅰ級主幹道
  • 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
設計理念,黃龍溪歷史,

設計理念

大橋的橋樑設計方案名為“揚帆起航”,取意泉州航海文明中的船帆作為重要的設計符號,體現了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人文內涵。魚腹式的橋樑造型,兩岸邊橋身側面對應設定橋頭堡,設計成船帆樣式,底部如船體般的流暢造型,整體形式極富動感,象徵著城市發展的激情,由橋身擴張出觀景平台,與晉江兩岸的自然景觀有機融合,形成層次豐富的視覺形象。通過樓梯,可與橋下的濱江公園相通。工程按百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主體結構按8度抗震設防,結構安全等級為I級。
黃龍大橋

黃龍溪歷史

晉江東西溪在雙溪口合流,雙溪口以下至入海口的不同地段分別稱為金溪、黃龍溪、筍江、浯江、溜石江,站前大橋所在位置屬當地黃龍溪。橫跨晉江黃龍溪段的泉州火車站站前大橋命名為“黃龍大橋”,源於明代何喬遠《閩書·方域志》對南安“黃龍溪”的記載。明何喬遠在《閩書·方域志》中有關於黃龍溪的記載:“黃龍溪在金溪下流二里許,其雲黃龍有二。其一云:歸化里西平、五峰二山間,石峽夾峙,飛流下注,水湛至深,里人指為海眼。時有龍見脊影,禱雨時應。五代時有豪民吳長史晝登樓見龍,射之,龍扶起遷宅,山裂為溪,是此溪也。……岸上黃龍鄉有吳氏,衣冠之族,樹荔甚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