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齊發先生(1942-1999)生前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淮陰市美協副秘書長、淮陰市職工美術書法協會會長。黃齊發先生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淮陰地區畫壇最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一生以大寫意花鳥畫創作為主,在用筆、用色、造型等方面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下筆如當風雨快、筆墨未到氣先香”的繪畫藝術特色,給今天淮安喜愛國畫藝術的人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齊發
- 別名:北固山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鎮江
- 出生日期:1942
- 逝世日期:1999
- 職業:大寫意花鳥畫家
人物介紹,代表作品,
人物介紹
筆風墨雨 丹青憶情——吳夕興 陳生書
大寫意畫家黃齊發先生去世已經十年有餘了,然而在現今淮安美術界,卻常常談論他對淮安國畫界的影響,特別是他那筆墨淋暢的大寫意畫風,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親和力,給今天淮安喜愛他國畫藝術的人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人的生命是有限,然而好的藝術傳承是無限,隨著時光的推移、歷史的檢驗,好的作品越來越會散發著沁人的芳香,並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青睞。現今舉辦的“筆風墨雨,丹青憶情”黃齊發先生師生畫展就是對藝術發展規律的呈現,以喚醒從事藝術要保持一種清淨而虔誠的心態,高瞻遠矚去看待藝術。
黃齊發先生一生以大寫意花鳥創作為主,偶爾以畫家筆法研習書法,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畫風。他的畫用筆灑脫,用色大膽,造型意象,不但有剛正之骨,還具有浩然之氣,觀之如臨秋風皓月,春雨瀟瀟,沁人肺腑。看他的作品呈現的格調,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寫意精神和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縱觀其一生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在當今中國畫壇流行製作、細膩之弊端之時,我們去品讀黃齊發先生的大寫意作品會更具有現實意義。
人的聰明,一半是記性,一半是悟性,畫畫的人記性差一點倒還不要緊,悟性不可沒有。黃齊發先生最善悟道,所以他的畫無論小品大作,格調境界均超逸,沒有寬闊的胸襟,高深的學術修養,以及純熟的筆墨技巧是難以進入此境的。成就這樣品位的作品是一個人的人生觀、性格、才智、經歷、審美趣味、學問、修養、毅力、品質的積澱,更是他內心藝術的精神結晶。黃齊發先生曾是吳門畫派周名球先生的高徒,並得其真傳。吳門畫派以小寫意技法見長,黃齊發先生以吳門畫派技巧打下了紮實的筆墨技巧和造型功夫,後讀書、養氣、訪名家、師造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藝術需要風格,更需要創造,否則就沒有生命,誰有創造,誰就能在歷史上占一席之地,誰沒有創造,誰就會被歷史淘汰,獨特風格的創造需要堅忍不拔的精神。黃齊發先生筆耕不輟,幾十年如一日,在不足十平方米的聽雨軒小屋中,冬練三九,夏練五伏,終結碩果。吳昌碩先生曾說:“小技拾人者則易,創造者則難,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至少多半年,可得皮毛也”。看黃齊發先生的作品,我們覺得有三個特點:用筆,用色,取形。
“下筆如當風雨快,筆墨未到氣先香”。黃齊發先生作畫,都遵循一個原理,以筆鋪開,以色奪人,以氣取勝。我們曾數次看黃先生作畫,有時面對一張潔白宣紙,常常會沉思很久,一旦成竹在胸,就會筆若風雨,用筆、用色、取形渾然天成。中國畫是以點、線、面三者組合成的,尤以用筆最為重要,而用筆最主要從線體現,線是中國畫骨法主要體現,線為筆的掌握,筆指揮線,各種線是形神骨子的東西,它從自然中來,又應高於自然,比自然更有精神,更有力量和氣勢。中國人對線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審美要求是隨我國長期以來的文化歷史和民族習慣的發展而形成的。所謂骨線不單是形的輪廓線,它既是骨架子支撐物象的骨線,同時又是物象外形的結構線。你看黃先生畫牡丹花的葉子,用筆筆相連,又虛實相間,枯筆、濕筆、破筆、長線、短線組成一串串音符,像一首高亢而悠揚的信天游,使人賞心悅目。所以黃齊發先生常說:用筆要隨意著筆,需不剛而剛,不柔而柔,柔中有剛,剛中有柔,要能產生筆外之筆,意外之意。他常說:畫畫要辣、要蒼茫、要大氣、不要甜。
大膽的用色是黃齊發先生的第二個特點:黃先生曾對色與墨、墨與紙三者有著深刻的研究,特別是對吳昌碩、齊白石先生用色有過較深的理解,對比強烈,艷而不俗。藝術規律告訴我們:沒有不美的顏色,只有不美的組合,運用色彩應像一位音樂指揮家,要能善於調度各種顏色,形成協調的節奏和韻律,色與墨、墨與與白紙是三個極色,加之艷麗色彩的對比會更加有生氣,色可厚而不可膩,膩則無神韻。在中國畫上,用色有兩種形式:強調與和調。視覺藝術不是對物體色彩的機械錄製,而是對色彩的整體樣式的把握,凡是暖色都給人以膨脹、發物和熱烈的感覺,凡是冷色都給人以沉著、收宿和安靜的感覺,如中國京劇的色彩以華麗見長,大都發揮色彩的對比效果。五光十色不一定美,有時反倒顯得花花哨哨,純色塊的對比中往往不可缺少黑與白,喬玄的白鬍子、張飛的黑鬍子,調和了鮮明華麗的服飾。關公和李慧娘形象為什麼給人如此深刻的印象呢?除了他(她)的性格特徵外,不可忽視與其性格特徵不可分割的“白色形象”和“紅色形象”,這就是黃齊發先生為什麼偏愛畫初春的迎春花和秋天的雞冠花的原因了。色彩的對比要從色感出發,也要從黑的感覺來考慮,沒有黑的感覺的設計,常常無精打采、朦朧無力。我們特別喜愛黃齊發先生翠綠的荷葉和那高聳的雞冠花與那濃黑石塊產生強烈對比的那幾幅作品,看後總會讓人盪氣迴腸又能如美妙音樂餘音繞樑。
黃齊發先生國畫藝術第三個特點是:取形之道。黃先生的國畫不守一家,不拘一家,既有廣泛的師承,又能突破前規的抒發性,他不但對古代徐渭、八大山人的作品有過研究,對近現代寫意大師吳昌碩、傅抱石、潘天壽亦很佩服,但他十分推崇徐渭的大寫意繪畫風格,徐春藤的畫重氣韻,不求形似。與倪雲林的“吾畫不求形似,聊抒胸中逸氣耳”有相似之處。黃齊發先生大寫意畫常常以草書行筆鋪出,起筆如疾風飛掃,奔放生動。雖不求形,但無處不神似,他的畫上題款也常常借用春藤的題畫詩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藤野中。”觀黃齊發先生《紫藤飛燕》、《松鷹圖》、《迎春雉雞圖》,無不是一件件形與神的完美作品。
縱觀黃齊發先生一生,我們認為他是工會幹事,卻是專業畫家,另外我們特別敬佩他在事業上的執著,對美的不懈追求,還有在繪畫上的創新精神。我覺得一個人能把一生都獻給自己所熱愛的藝術,應該是幸福的,但這幸福的終點站,也來得太早了些,對於他壯年早逝,正處在藝術之路旺盛期,不免有點痛惜之情。我們淮安與他接觸或交往過的人,都為他那和藹的魅力及正直的人格所感動,也被他那一幅幅傳神的作品所傳達出儒雅之氣息所傾心。睹畫思人,常常都會產生一些痛苦的淚花和悠悠悲傷,老天賜降了這位自江南北固山來淮工作的不平凡的藝術家,卻沒有留給他在人間成為大師的時間,他是一位在大師旅途上的不懈者,也是一位對藝術追求完美的虔誠者。
生命的長短不在多少,只要活得精彩,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才會有價值。因為你的藝術是長在淮安這片土地上有著六十多載的參天大樹,已經撐起一片藍天,滋生著一片綠地,且還有一棵棵可以成為棟樑的小樹,正開花、發芽、結果。願黃齊發先生未盡的藝術事業得到傳承和光大,願淮安繪畫藝術更加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