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枯苗病,苗枯病是黃麻苗期常見的一種病害,特別是早播的麻地,遇春季陰冷多雨,發病極重,往往造成缺苗而需重播。
簡介,症狀,病原,防病規律,防治方法,精選良種,輪作換茬,種子處理,改善栽培管理,噴藥保護,
簡介
苗枯病是黃麻苗期常見的一種病害,特別是早播的麻地,遇春季陰冷多雨,發病極重,往往造成缺苗而需重播。
症狀
麻苗根部受害,初呈黃褐色,後變為褐色,濕腐狀。重者根系全部腐爛,幼苗凋萎枯死。子葉和第一、第二片真葉受害,多在葉緣產生黃褐色小斑點,漸擴展成近圓形或半圓形的病斑。長果種黃麻子葉上病斑有時具有輪紋。病重葉片易早枯脫落。真葉發病後常扭曲畸形,易蔓延至葉柄和幼莖,產生水漬狀的褐色條斑,致使葉片脫落,幼莖腐爛縊縮、枯死。
病原
黃麻枯苗病屬半知菌亞門,從梗孢目,鏈格孢屬。病菌的分生孢子梗細長,褐色,具橫隔。分生孢子倒棍棒狀,褐色,據縱橫隔膜,常多個孢子鏈生。
防病規律
病菌潛伏在種子內部、沾附在種子表面或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由於這類真菌的寄主範圍較廣,所以初次侵染源可能還會有其他途徑。幼苗被侵染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借風雨傳播進行再次侵染。
苗期陰冷多雨,日照不足,土壤濕度過大,麻苗抗病力低,易遭病菌感染,發病嚴重;凡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質瘠薄粘重,病地連作,播種過早,種子成熟度差,栽培管理不善,也會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
精選良種
選種早熟、抗病、高產的良種;建立種子田,加強栽培管理,使種子健壯、充分成熟;做好種子的“三曬一淘”(收後、開春、播前的曬種和清水淘種),提高種子種性和發芽。
輪作換茬
老麻地實行與水稻、棉花和雜糧輪作。
種子處理
按種子重量的0.3%稻腳青、50%退菌特、或托布津、多菌靈、多菌靈福美雙混劑拌種,並經密貯半月後再播種。這種方法防病保苗的效果較顯著。
改善栽培管理
掌握適期播種,一般以地下5厘米處土溫穩定在15度以上未標準。深耕細整麻地。施足基肥,輕施、勤施苗肥,增施磷鉀肥,播時用草灰蓋種。開深溝、築髙畦,降低土壤濕度和地下水位,增強麻苗抗病力。
噴藥保護
出苗後或初發病時,噴灑0.25-0.5%波爾多液、50%代森鋅800倍液、50%退軍旅或20%稻腳青600-1000倍液、50%多菌靈、50%托布津或40%多菌靈福美雙混劑800-1000倍液,連噴2-3次,均有良好的防病保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