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鸝詞》是潮州十大套曲之一,基調柔和綺麗,曲速三變演奏。60年代初,高哲睿先生根據古箏演技特點,大膽取捨,僅保留“頭板”、“三板”,充實了大量的按音技法,使之成為一首注重韻味,突出箏樂特點的古箏獨奏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鸝詞
- 性質:套曲
- 地區:潮州
- 特點:基調柔和綺麗,曲速三變演奏
詞曲解析,詩詞相輔相成,詩,古箏獨奏,名家評論,
詞曲解析
全曲共分三段。首段從“頭板”開始,樂音沉實,節奏緩慢,“吟”、“揉”、“波”、“滑”等按音技術的交替運用,突出深情、纏綿、思念的感情。“滑點連音”之後,速度減慢,強度減弱,第十六小節的“大撮”游指演奏,音色重濁而深沉,情意綿綿,繼以雙煞音作結。
第二段從第十七小節開始,“回滑”“重吟”之後,“#43”的出現略帶傷感,其後高、低音樂句的二次反覆,把樂曲推向小高潮。高音區強烈、悲切,低音區緩弱、委婉的對比,宛如親友、故人久別重逢,互訴衷情,其後“波滑音”和低音區樂音再現,強化了纏綿、婉轉、深情的主題。
第三段始於“三板”,為樂曲感情的延伸,節奏加快,句法緊湊,“採花”奏法把樂曲氣氛引向高潮,“7、4”兩音的前後呼應,感情衝動,狀若夢幻,隨後樂曲戛然而止,意猶未盡,無限惆悵!
詩詞相輔相成
詩
古箏獨奏曲《黃鸝詞》曲調舒緩、委婉、深情,抒發了對故人、親友的思念之情,有詩為證:
撫弦寄遐思,一曲黃鸝詞。
夢往人何在,魂歸意更悲。
音消情未盡,語咽淚先垂。
①江上數峰碧,汪汪淚濕衣。
這是高哲睿先生於70年代寫給友人的一首詩,也是古箏獨奏曲《黃鸝詞》意境和彈奏者內心感受的真切寫照。高先生在這首箏曲的藝術處理中突出了兩個字——“情”與“韻”。古箏界很多同行曾親歷先生演奏《黃鸝詞》時情不自禁,涕淚俱下的動人場面,這種情真意切,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源於高先生的生活積累和對樂曲的深層體會。
古箏獨奏
古箏獨奏曲《黃鸝詞》堪稱潮州傳統樂曲整理的成功之作。首先,它突破潮樂大套曲“曲速三變”的刻板演奏模式,賦予傳統箏曲新的表現形式和內涵,塑造了鮮活的藝術形象,實踐了高先生“技術為樂曲服務”的箏學理念。再者,《黃鸝詞》句法簡練,節奏緩慢,“7、4”兩音又頻頻出現,前後呼應,這就要求獨奏者必須倚重左手按音技術的充分發揮和巧妙配合,使緩而不斷,以韻帶聲。有鑒於此,高先生創造性地運用“分指按弦法”,通過大指、食指、中指在箏弦上的輪換按音,使弦音準確多變,細膩連貫,以韻補聲。先生在發掘傳統“老虎開牙”、“雙短滑”等特色按音的基礎上,又發展了“滑點連音”、“上下八度下滑連音加吟”等綜合手法,特別是將活五調中“#2”的按音手法移植到《黃鸝詞》,從而產生了獨特的韻味和扣人心弦的音樂效果。
名家評論
古箏獨奏曲《黃鸝詞》得到眾多名家的好評。曹正教授在給高先生的信中寫道:“黃鸝詞固不可以同山東箏曲‘鶯囀黃鸝’(名應嚶囀黃鸝)相提並論,雖然從標題命意出發,都可以解釋為‘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之作,但是其表現方法則大不相同,黃鸝詞的寫意、寫情表現內在的思想取勝,而後者則是炫弄技術,玩弄音符而已;如從曲式板頭而論,雖然都是屬於‘八板’體系的六十八板曲,但黃鸝詞則又超脫了俗套舊框,所以不使人感到它是‘八板’的變奏,的的確確是‘獨具一格’的佳作。聆聽吾兄彈奏,每個音都在扣動心弦,這是吾兄把思想感情凝結在指下弦上,所以它才能使人為音樂所動……可惜我不是文學家,尚不能用生花妙筆寫出我內心的感受,但是相知者定能理解我的心情的。”馮卉、曾葆翠老師在《潮音雅韻、箏壇奇葩》中評述道:“《黃鸝詞》一曲,凝聚著高先生大量心血。它大膽地突破潮樂傳統‘曲速三變’與和緩、級進的演奏模式,強調高低、強弱、虛實等音樂形式美的對比關係,借準確多變,細膩流暢的樂音去刻畫心理感受,表現特定的藝術境界,捕捉和反映那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感、思緒和獨特神韻……令聽眾心靈上受到強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