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廣東省茂名縣(今高州市)人,字沖漢,號上河,生於明嘉靖壬午年(1522),卒於明萬曆丁巳年(1617),歲貢出身,“嘉靖間司訓昌化,擢南京國子監學錄”,“特授修職郎”。
基本介紹
- 本名:黃鵬
- 別稱:黃學錄
- 字號:字沖漢
號上河 - 所處時代:明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廣東高州府茂名縣(今高州市)
- 出生時間:1522年
- 去世時間:1617年
概述
清光緒重修《茂名縣誌》卷二“冢墓”篇載:“明南京國子監學錄黃鵬墓在大井淋水嶺。”據此,這座古墓墓主為明代南京國子監學錄黃鵬。
國子監即國子學,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明朝國子監創於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時,即改應天府學為國子學。後太祖建都南京,重建校舍於雞鳴山下,改學為監,故稱國子監。永樂十八年(1420),明遷都北京,改北京國子監為京師國子監,於是明代國學有南北兩監之分。學錄為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宋代開始設定,掌管執行學規,糾舉處罰犯規學生;明、清沿設,主要是起到監督學生的作用。按明清官制,學錄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品秩不高,明代學錄秩從九品,清乾隆初升為正八品。修職郎是一個封號,在明代文官散階中也只是正八品。一名國子監普通官員因何會被稱為國師呢?
“國師”一詞,查相關資料,近似的解釋有“太師的別稱”、“一國的師表”、“指國子祭酒”或“封建帝王封賜一些德學兼備的高僧的尊號”,此外民間有把一些有影響的風水堪輿大師稱為國師的習慣。黃鵬被稱為國師顯然不同於對高僧或風水師的封號。關於黃鵬,清光緒高州府志尚有如下記載:“所過以禮儀范士,葺文廟,賑貧儒皆捐款為之。”又“家居二十七年,鄰里鄉黨多被德化,參知朱東光旌其閭約‘積德’”。由這段記錄看出黃鵬在遷任國子監學錄之時,所到之處都對當地文士很尊重,修葺文廟(即孔廟)、賑濟一些貧寒的孺子學士也都很盡力,家居期間更熱心公益,捐輸助學,極力推崇禮儀教化,鄰里鄉親都被他的德行感化,時任嶺西道參知政事朱東光對其甚為讚許,為其家門題“積德”之詞以示表彰。黃氏族譜則有更為詳盡的記錄和評價,提及“邑之有關文教與善舉,無不就商於公”,“不減蘇文忠公之開化儋州”,更言其“名顯有司,舉聞於朝”,嘉靖和萬曆兩帝先後御賜其“南國儒宗”和“天地正氣”匾額題詞,以示嘉許。這在地方志中也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