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鱗翅目,燈蛾科。分布在湖南、雲南、貴州等省,是重要農林害蟲。主要危害作物:茄子、菊芋、薄荷、草莓、蘋果、梨、桃、杏、柿子、梅、石榴、板栗、核桃、滇楸及林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領麻紋燈蛾
- 拉丁學名:Spilarctia imparilis(Butler)
- 二名法:Spilosoma imparilis(Butl.)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 目:鱗翅目
- 科:燈蛾科
- 分布區域:湖南、雲南、貴州等省
- 天敵:小繭蜂、寄生蠅、白僵菌等
形態特徵,生物特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雌成蟲翅展53毫米,觸角黑色,翅黃白色,前翅前緣具5個黑色斑,後翅近外緣處有3塊暗色斑。頸上環生黃色毛,腹部橙黃色,尾節處毛塊黃色。雄蟲較雌蟲小,翅暗黑色,腹部背面、前胸橙黃色,腹末端沒有黃毛塊。卵粒多堆聚排成數層,塊狀。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40~45毫米,頭紅褐色有光澤,背中線上的黃色白帶明顯,各體節有大而明顯的褐色毛瘤。胸足黑色,腹足紅色,各節上的毛瘤有黑色剛毛,胸部第2、3節D2毛瘤著生一根白色剛毛,長且明顯。腹部第1節D2毛瘤,第8節背中線兩側的D1、D2毛瘤及第9節背中線的毛瘤各具1白色剛毛。
蛹
長12~15.6毫米,寬4.2~4.5毫米,紅褐色。
繭
幼蟲結繭化蛹。繭白色至淺紅色。
生物特性
昆明1年生1代,以蛹越冬。成蟲6月下旬開始羽化,7月進入羽化盛期,7月上、中旬即可見初孵幼蟲,9月上旬老熟幼蟲開始化蛹。成蟲趨光性強,產卵成堆,多的達數百粒。初孵幼蟲有吐絲群聚習性,僅食葉肉,3齡後幼蟲開始分散,老熟幼蟲在土塊、樹洞、石頭、磚瓦縫隙等處化蛹。
防治方法
(1)保護利用天敵。
(2)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