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雲鵠

黃雲鵠(1819—1898年),黃侃之父。其字芸谷、翔雲、緗芸,湖北蘄春縣青石鎮大樟樹村人, 北宋黃庭堅十七代世孫,鹹豐三年癸丑科(1853年)進士,官至四川鹽茶道,清廷二品大員。是晚清著名學者,一生著述甚豐,有多部著作傳世。他主張“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為官清廉正直,執法嚴謹,不畏強暴,被世人譽為“黃青天”。因與當時官場不同流合污,得罪了權勢,黃雲鵠的官越做越小, 最後辭官返籍,回湖北潛心經學、書法。為兩湖、江漢、經心三個書院院長,是晚清重臣張之洞的密友。黃雲鵠著書有《歸田詩抄》、《學易淺說》、《清畫家詩史》、《益州書畫錄續篇》等。編纂《粥譜》流傳甚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雲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蘄春縣
  • 出生日期:1819年
  • 逝世日期:1898年
  • 職業:經學家、散文家、書畫家、琴師
  • 代表作品:《歸田詩抄》、《學易淺說》、《清畫家詩史》、《益州書畫錄續篇》、《粥譜》等
簡介,人物事跡,

簡介

黃雲鵠(1819—1898年),黃侃之父。其字芸谷、翔雲、緗芸,湖北蘄春縣青石鎮大樟樹村人, 北宋黃庭堅十七代世孫。

人物事跡

黃雲鵠擅長於詩文創作,特別是散文效法唐宋,深得“八大家”為文要領,《雅州重建武侯祠記》、《游周公山記》、《琴泉亭記》等諸多佳作至今膾炙人口。在《琴泉亭記》一文中,作者寫道:“時夜方半,萬象寂寥,俄而江月翻波,水風噴岸,豚魚驚躍,鷗鶴爭鳴,予心栗焉。”短短三十字,就描繪出了江上月夜下的詭譎怪異。蘇軾在《後赤壁賦》中描寫月夜泛舟大江時說“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黃蘇二人非同時同地而游長江,然所見所感卻異曲同工。
荀子有《勸學篇》,黃雲鵠也撰有《勸學說》五篇。同治九年(1870年),黃雲鵠正在雅州知府任上。這年四月到十月間,他在繁忙的公務之餘撥冗給雅州府學諸生授課,前後共達五次,“比至期集者數千人,鹹肅衣冠,入竟日無嘩”。在《勸學說》第一篇中他講道“夫人好學,雖亡若存;不學者,謂之行屍走肉”,對好學者加以表揚,對厭學者加以唾罵,要求府學諸生要喜好讀書做學問。
黃雲鵠博學多才,集詩、書、畫為一體,亦善彈琴,為晚清著名經學家、散文家、書畫家、琴師。他的書法近他先祖黃庭堅,楷、篆、隸、行俱佳,特精於小字,題寫的崖刻碑記蒼勁雄健,筆勢磅礴莊重,在蜀中留下不少墨跡,如在青城山寫下了“天下第一奇峰”、在瀘州忠山題寫了“雲谷洞”,並在瀘州留下了書法遒勁、詩意雋永的“龍馬歸何處?仙人未可尋。惟余潭下水,終古照丹心”的碑記,光緒六年(1880年),他還在成都書題了被人誤為唐玄宗御筆的《古大聖慈寺》鎮寺石匾。
清代著名書法家、時任下川南永寧瀘州分巡道按察使的當朝二品大員黃雲鵠,在辭官返鄉前的清光緒辛卯年(1891年)雲遊內江,在友人及當地官員陪同下,在內江八景之一“二林晚眺”登上道光二十五年內江代知縣李旬為紀念詩仙李白和唐開元四年金科狀元範金卿的友誼修建的“太白樓”,憑欄把酒, 俯瞰全城,即興寫下“太白樓”三字,被鄉人鐫刻在樓前,迄今保存完好。
清代著名書法家、時任下川南永寧瀘州分巡道按察使的當朝二品大員黃雲鵠,在辭官返鄉前的清光緒辛卯年(1891年)雲遊內江,在友人及當地官員陪同下,在內江八景之一“二林晚眺”登上道光二十五年內江代知縣李旬為紀念詩仙李白和唐開元四年金科狀元範金卿的友誼修建的“太白樓”,憑欄把酒, 俯瞰全城,即興寫下“太白樓”三字,被鄉人鐫刻在樓前,迄今保存完好。清代著名書法家、時任下川南永寧瀘州分巡道按察使的當朝二品大員黃雲鵠,在辭官返鄉前的清光緒辛卯年(1891年)雲遊內江,在友人及當地官員陪同下,在內江八景之一“二林晚眺”登上道光二十五年內江代知縣李旬為紀念詩仙李白和唐開元四年金科狀元範金卿的友誼修建的“太白樓”,憑欄把酒, 俯瞰全城,即興寫下“太白樓”三字,被鄉人鐫刻在樓前,迄今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