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雯霞(南京大學教授)

黃雯霞(南京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雯霞(1934-2003),無機化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從事配位化學和生物無機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在鉑抗癌配合物的構效關係、作用機理和抗藥性機理;金屬蛋白和酶的結構、功能和模擬;低維和螺旋型配合物的合成和功能,以及無機套用化學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各一次以及獲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稱號。培育了一批人才,並為發展中國配位化學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雯霞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4
  • 職業:無機化學家,教授,
簡歷,生平簡介,主要論著,人生成就,

簡歷

1934年11月15日 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
1952-1956年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習。
1957-1958年 復旦大學化學系進修。
1958-1962年 莫斯科大學化學系學習,獲副博士學位。
1962-1985年 南京大學絡合物化學研究室及配位化學研究所任講師,副教授。
1985-1986年 英國牛津大學無機化學實驗室訪問學者
2003年1月 去世

生平簡介

唐雯霞1934年11月15日出生於蘇州市的一個醫生家庭,早年喪父,深知生活艱難,從小珍惜學習機會,喜愛自然科學。中學時代,受化學教師的影響,顯示對化學的濃厚興趣。195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由學校推薦,公派留蘇。出國前在復旦大學化學系進修一年,師從嚴志弦先生,在溶液配位化學方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58年12月到蘇聯莫斯科大學化學系攻讀學位。在著名無機化學家、科學院院士V.Speqing教授指導下,從事低價鎢鉬配位化學的研究,發現低價鉬具有形成金屬間多重鍵的傾向,論文受到好評。她是當時莫斯科大學同屆中國研究生中各科成績取得全優的兩名研究生之一。1962年唐雯霞學成回國,開始在南京大學化學系任教,講授稀有元素化學,並繼續從事低價鎢鉬配位化學研究。此時正值南京大學絡合物化學研究室籌建之中,唐雯霞被任命為絡合物研究室副主任,協助戴安邦先生組織和領導該室的研究工作。1978年在絡合物研究室基礎上成立配位化學研究所,唐雯霞任副所長。
1985年9月唐雯霞赴英國牛津大學在國際知名學者R.J.P.Williams領導的無機化學實驗室作訪問學者一年。回國後,即積極參加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籌建工作,1990年任該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在她領導下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4年在國家教委所屬實驗室評估中被評為A級,為1995年全國化學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評為A級打下了基礎。此外,她還先後擔任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化學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組成員,《化學學報》常務編委,《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無機化學學報》編委,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她還在1989年及1993年組織並主持了全國第一屆、第二屆配位化學學術會議,對推動我國配位化學的發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30多年來,唐雯霞一直以配位化學和生物無機化學作為研究方向,早在莫斯科大學學習和研究低價鎢鉬配位化學期間,唐雯霞就開始意識到金屬離子及其配合物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在1964年絡合物研究室做方向調研時,閱讀了大量有關文獻,了解到光合作用、生物氧化、生物固氮過程中都有大量金屬酶和金屬蛋白參與,因此研究生命物質——蛋白質、核酸等為配體的生物大分子金屬配合物引起了她強烈的興趣,為以後她以配位化學與生物配位化學作為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奠定了基礎。

主要論著

1 a:唐雯霞,曲筠,張士勇等.順-[Pt(NH3)2Cl2]和DNA鍵合機制的模型研究.中國科學B輯.1985,(7):598
b:Tang Wenxia,Qu Yun,Dai Anbang. Structure, Activity and Mode of Action of Antitumor Platinum Compounds. Pure & Appl. Chem. , 1988, 60: 1271
2 唐雯霞,陳東,劉之俊等.洣唑橋異多核配合物的合成他催化歧化的功能.中國科學B輯.1991,(l):26
3 Z. W. Mao, K. B. Yu, W. X. Tang,et al. Molecular Structure of ImidazolateBridged Binuclear Zinc Complex and Its Single-Crystal ESR Spectra Doped With Bridged Cu-Zn Complex. Inorg. Chem. ,1993,32(14) :3104
4 Weiping Shao, Yiming Yao, Wenxia Tang, et al. 1H NMR Studies of Pyridine Binding to Cytochrome c. Inorg.Chem. , 1993,32(26):6112
5 Zhongning Chenjun Qiu, Wenxia Tang,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 Two-dimensional Sheet-like Copper(Ⅱ) Complex with Bridging Trans-oxamidate and Azide.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1994, (13): 1923~1927
6 Weiping Shao,Hongzhe Sun, Wenxia Tang, et al . 1H NMR Studies of the Imidazole Complex of Cytochrome c: Resonanc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me Cavity. Inorg.Chem. ,1995,34(3):680
7 Zhongning Chen,Jun Qiu,Wenxia Tang. Ferromagnetic Behavior and Structure of a 2D Sheet-like μ-Cyanido-μ-oxamidato-Bridged Fe(Ⅲ)-Cu(Ⅱ) Heternuclear Complex. Inorg. Chem. ,1995,34(8) :2255
8 Gaohua Liu, Weiping Shao, Wenxia Tang ,et al. Resonance Assignments and Struc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Imidazole-cytochrome c and Cytochrome c. Biochimia et Biophysica, 1996,1277(NOS1-2):61
9 Youjun Fu, Qi Li, Wenxia Tang ,et al. The First Example of A Bis-monohelical Complex: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n2 (dmqpy)2-quinquepyridine).Chem. Commun. . 1996, (13) :1549

人生成就

十年動亂後,唐雯霞開始了金屬配合物抗癌作用的研究,當時順鉑(第一代鉑抗癌藥物)因其高毒性尚未被批准用於臨床。為了降低順鉑毒性,發展新一代低毒高效抗癌鉑配合物,必須了解順鉑類化合物的構效關係,以及順鉑抗癌作用機理。從1976年開始唐雯霞系統研究鉑配合物的結構和抗癌活性關係,將已有的定性關係定量化。在所得構效關係指導下,合成篩選了上百種PtⅡ、PtⅣ抗癌配合物,從中發現數種毒性較順鉑低,活性與順鉑相當,脊髓毒又較碳鉑(第二代鉑抗癌藥物)小的低毒高效新型鉑抗癌化合物,其中寧辛鉑更為突出,完成了它在臨床前的所有毒理、藥理試驗,有望發展成為新藥。為了闡明鉑配合物的抗癌作用機理,她研究了順鉑與核酸組成物及多、寡核苷酸的作用。發現在pH=7順鉑與核苷酸,聚苷酸,寡苷酸以及DNA作用時,不僅可和多、寡核苷酸及DNA單股相鄰兩個鳥嘌吟基的N7、N7原子結合形成國際公認的N7N7鏈內交聯模式,尚能和相鄰兩個鳥嘌吟基的N7、N1原子結合,形成N7N1鏈內交聯模式。並用NMR證實了N7N1結合可完全阻斷G-C對氫鍵形成,而N7N7隻使G-C對間氫鍵削弱。由此提出N7N1是比N7N7交聯更可能是順鉑中斷癌細胞中DNA複製的原因。有關N7N1鍵合形式的存在被較後發表的國外學者的文章(Chem.Commun.,432,1989)所得類似結果所肯定。有關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為了解決順鉑類藥物的抗藥性機理,唐雯霞和學生深入研究了若干PtⅡ、PtⅣ配合物與金屬硫蛋白(MT)的作用,確定了順鉑能誘導兔肝鉑化金屬硫蛋白的生成,首次從體內分離、表徵得鉑化金屬硫蛋白(新蛋白)Pt2Zn5MT-1,Pt2Zn5MT-2的兩個亞型,首次測得鉑化硫蛋白的穩定常數。用光電子能譜確證PtⅣ在體內被還原成PtⅡ狀態存在並和MT結合生成PZn5MT。在體外亦能為MT還原為PtⅡ,並與MT協同結合。結果對尋找降低順鉑毒性的新途徑及闡明順鉑抗藥性機理有重要意義。此外,她深入研究了抗癌活性有機錫化合物R2Phen SnCl2和DNA的作用,首先發現它與順鉑不同,並非如國外一般認為的是和DNA結合而是能使DNA骨架鏈裂解。所得結論對了解有機錫抗癌作用機理有一定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