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史家河戰國墓地

黃陵史家河戰國墓地

黃陵史家河戰國墓地,建設工程:延安市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陵史家河戰國墓地
  • 出土地點:延安市
WarringStatesPeriodCemeteryinShijiahe,Huangling
項目負責:孫周勇
參加人員:邵晶、孫戰偉
建設工程:延安市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
工作時間:2012年3~8月
黃陵史家河戰國墓地
黃陵史家河戰國墓地文物
延安市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過程中,我院對庫區範圍內的黃陵縣阿黨鎮史家河村戰國墓地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古發掘。史家河墓地位於葫蘆河下游北岸的一處舌形坡地上,與2011年發掘的寨頭河戰國戎人墓地相距約4公里。
該項目共發掘墓葬37座,其中豎穴土坑墓26座,直線式洞穴墓4座,偏洞穴墓6座,另有1座單墓道漢墓。豎穴土坑墓中絕大多數為東西向墓,極少數 為南北向墓。直洞穴墓均為東西向,偏洞室墓中東西向墓4座,南北向墓2座。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大宗,還見少量的屈肢葬和解體葬。葬具有單棺、一棺一槨和兩棺一槨之分。其中,單棺墓和一棺一槨墓數量相當,僅有一座為兩棺一槨。隨葬品有陶器、銅器、 骨器、鐵器等,以陶器和銅器為大宗。陶器器類較單一,主要為鬲和罐;銅器有銅、銅戈、銅鏃、銅鈴、車轄、車軎、馬銜、銅鑿、銅帶鉤、銅管飾、銅環等;骨器主要有馬鑣、骨笄、骨牌飾、骨絡飾、骨串飾等;鐵器以鐵帶鉤為 主。另外,在陶罐中還發現有動物骨骼和植物的炭化顆粒。
史家河墓地以中小型墓為主,墓口面積在3~6平方米之間,墓深為2~6米。根據墓葬葬具、隨葬品以及墓葬面積可以看出明顯的等級差別。小型墓以 單棺為主,墓葬面積約3~4平方米左右,隨葬陶器和個別銅器,如陶罐、銅戈 等;中型墓以一棺一槨為主,墓葬面積約4~5平米左右,隨葬有陶器、小件銅器、骨器和鐵器,如陶鬲、罐、銅帶鉤、銅戈、車軎、車轄、馬鑣、鐵帶鉤等。大型墓為兩棺一槨,墓葬面積約6平米左右,隨葬有陶器、銅容器、銅工具、銅車馬器、銅兵器、骨器等,如銅、銅戈、銅車轄、車軎、銅鑿、骨牌飾、骨串飾等。另外在墓室內還發現有殉牲現象。
通過陶、銅器的對比分析,並參考墓葬形制和相關文獻記載,初步將這批墓葬的時代確定為戰國晚期,該區域或已為秦國屬地。史家河墓地表現出了較為複雜的文化面貌,包含有多種文化因素。豎穴土坑墓中有個別墓出土的陶器與寨頭河墓地出土的戎人墓陶器幾無兩樣;出土的銅、銅管、銅扣等器物又顯示出典型的北方草原文化因素;而多數的陶鬲、罐、銅戈、銅帶鉤等又與中原地區的同類器物相似;該墓地的10座洞室墓 及隨葬陶器以小口廣肩罐、釜及大喇叭口罐為主,顯示出了秦文化特徵。值得 注意的是,該墓地有多種文化因素共存一墓的現象。
史家河墓地發現有中原文化、西戎文化、秦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等因素,是草原文化南下、西戎文化東進、中原文化北上的交接點,為研究諸文化交流提供了一處典型遺址。史家河戰國晚期墓地的發掘,為研究西戎文化流布、民族融合及秦魏關係提供了新素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