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黃錫袞
- 別稱:黃炳朱
- 字號:字宗麟
號肇盛,晚號潘湖叟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晉江潘湖
- 出生時間:1621年
- 去世時間:1707年
- 主要作品:《潘湖鳴鳳集傳》《金湖白葉黃武烈記》
- 主要成就:秘密協助康熙帝擒拿鰲拜,平定三藩
- 官職: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人物生平,少年時期,出仕清朝,輔佐聖祖,回籍逝世,人物評價,個人作品,相關紀念,故居,墓地,氏族譜系,
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天啟元年(1621年)黃錫袞出生於福建晉江潘湖。黃錫袞七歲的時候就能作詩,日誦千言,蚤歲母徐以儷受以書,輒念不忘;其父黃振宇授以語,應答如響;就學於郡城南潘湖仁穎書院餬口鄉塾。祖父仁穎書院山長黃魁南。
黃相府正面
![黃相府正面 黃相府正面](/img/f/545/nBnauYTZyMjNxEDZ2YjM1QmZwIWOzI2NihTMxEGZxUDNjRGZlZDZhVDZhF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黃錫袞在少年時期,他跟從湯晴以及他的舅父徐以任學習,少有才名。二十歲弱冠之年就成為諸生,他治學嚴謹,儉約厚道,風節高峻,詩翰清美,素有名望。十九歲與族親黃志美同中鐘垣榜舉人;二十歲與本邑霞行張潛夫同中魏藻德榜,聯捷三甲第十五名進士。
明末授廣西巡撫,後棄官讀書於武鳴縣起鳳山東峰讀書岩,與黃燝作詩相唱和。崖書朝陽鳴鳳猶存。世亂歸家。
出仕清朝
順治五年(1648年),復考選庶吉士授弘文院檢討,順治八年(1651年),黃錫袞晉升為翰林院編修、受命典試江南。後來轉工部郎中、廣東按察使司按察使;順治九年(1652年)旋任巡按廣西兼理湖南清軍鹽法。
順治十年(1653年)遷浙江道監察御史,丁未升通政使司通政使潘湖叟黃錫袞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遷湖廣右布政使、轉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順治十三年(1656年),又晉升為大理寺寺丞,順治十六年(1659年),黃錫袞被提拔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之職。
輔佐聖祖
康熙元年(1662年),遷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康熙六年(1667年)例加一級臣晉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致力整飭綱紀澄清吏治;五月兼理兵部事,考核百官,推行教化;他清慎待已,慈惠逮民。
康熙十年(1671年)四月一日,轉任武英殿大學士管兵部事;康熙十二年(1673年)二至七月兼兵部尚書銜;七月六日旋復管兵部事。壬子平撫“三藩”叛亂,率軍經略抵禦參與叛亂的耿精忠等部,以平寇榮績有旨復召入閣尋解兵部務直講筵官,其它兼官如故。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錫袞以病請辭假歸懇切得旨準以武英殿大學士銜在籍調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復原官武英殿大學士。
回籍逝世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月,得旨準以大學士銜致仕回籍。在朝官居相國,然克篤臣誼,才猷練達;位至極品,生活卻很儉樸,所得俸祿,常用之接濟族人及寒貧之士,平生也不接受饋贈,勤於職守,為人端重。
黃錫袞陵園全景
![黃錫袞陵園全景 黃錫袞陵園全景](/img/6/085/nBnauQDZmZDZkRTZ1MTN4IjNwQWN5kDN5U2MlhzM5IWZyYmMxQmNzcTZ1U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平素有德於鄶,民之疾苦當如救焚,拯溺不遲疑,鄉里誰家有冤諸大事均力為所司;有司慮國用之餘必奉民,故里鄉賓則感念其助民之恩。
錫袞在官清介、文武兼備,品行端莊,臨事果決、見解獨樹。他生前與田洋普角孫公孕騏、孕驥相善結為兒女姻親,與明袞、曇袞二弟情均手足,誼同師友,孝敬上輩,繼先聖之業,教養並舉,故儒風毓秀無負於鄒魯之鄉。為官於廷,不忘布衣,以言行一致,服官長達三十年之久。欽賜御匾“卿相揚祖武”。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歲次丁亥五月二十日卒於家,時年八十有七。事聞,誥贈太子太傅、柱國光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欽賜祭葬諡文僖,本里宗屬志美公奉命為之撰傳、妹夫學士富鴻基為其書丹、李光地奉旨為其撰銘。
人物評價
錫袞居官潔、剔奸氅、抻勢指,顧旬日間、大有功德。立朝三十年侃侃所建白多切時弊;以政望加太子太傅、光祿大夫。錫袞在官在位施惠政尚清議,氣節高雅,澡德浴身,器識老成,還以文武之長才,密助年幼的聖祖康熙主政於朝,逮捕鰲拜;力贊提督施琅請設官鎮守議,出師於台。庚戌年春,以協助聖祖統兵征剿獲勝、平定‘三藩’克振軍威有功。
個人作品
著有《黃潘湖叟詩集》、《金湖黃卿相紀聞》、《黃大學士文集》、《潘湖黃中堂炳朱史話》、《一魯兵法要則》等數十卷藏於家。
相關紀念
故居
黃錫袞卿相府,位於中國福建晉江潘湖歐厝黃仁穎狀元衙。前身為潘湖六世祖黃尚德祖宅,亦稱湖口祖宅。黃相府總面積1公頃(建築面積10畝南北長100米、東西寬67米)其中黃相府前埕5畝。四至:東至潘湖歐厝後壁房,西至潘湖臨漳黃相府前埕,南至潘湖歐厝井頭房,北至湖口臨漳上帝宮邊下新厝。其裔黃高升黃伯愛行貸榕城嘉崇里聖王廟南金墩巷十九世嘉慶年間至紀鴉片戰爭時黃興祥諱錫來為避戰亂遠渡南洋拉森碼頭。
墓地
黃錫袞墓在一都鐵灶山法藏寺西南近處與潘湖黃相府(御賜銅製器筆筒國硯酒壺茶壺觀音香爐等六件珍貴文物)今均尚存;妣柔順福建總督姚君啟聖之妹啟桑誥封正一品衛國夫人。
皇清特進光祿大夫東閣大學士贈太傅諡文僖潘湖叟黃公墓志銘
前鄉薦中式舉人中憲大夫廣東高州知府族年弟黃志美頓首拜篆額
清賜進士翰林侍講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眷妹夫富鴻基頓首拜書丹
卿相公諱錫袞又名炳朱字宗麟號肇盛晚號潘湖叟其先晉江潘湖人初祖元處士贈徵仕郎天麟諱權公十二世孫也遠祖莆田黃石金墩人太祖天倫自潘湖避寇卜居泉南白葉鄉杏塘配林氏長日休謚安逸行貨漳郡南靖金墩山俗呼金山嵌下孫諱文豪字國英號龍山居泉南娘媽橋池頭次日章卿相公高祖也與季日習居南安白葉鄉杏塘迨曾祖武功大夫濱南諱一魯祖魁南父光斗諱振宇俱三代單丁明季兵火卿相公兄弟三人歸鄉因朱三太子案清初文字獄之諱憂族受誅齊依潘湖長房奐袞易名四代皆以卿相公貴先妣累贈正一品夫人卿相公幼穎慧七齡能詩善屬文稍長就學於仁穎書院受知於塾師湯晴嶺邑尊及舅父南安徐以任之門宵燈課雨習經史百家不忍遺廢劬學自勵明崇禎庚辰聯捷進士初授廣西思恩府推官有治績晉巡撫因忤馬士英亂政遂棄官隱讀於武緣起鳳山世亂歸潘湖裡大清定鼎順治五年複選庶吉士授檢討進編修擢浙江道監察御史巡按廣西兼理湖南清軍鹽法大理寺寺丞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擢兵部左侍郎署兵部事康熙八年卿相公因密助聖祖主政於朝逮捕鰲拜深受聖祖倚重康熙九年庚戌十月入閣參預機務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左侍郎纂修世祖實錄充武英殿總裁官十年二月聖祖巡視武英殿兵部親考廷臣述職卿相公名列上等授武英殿大學士兼理兵部事因平撫三藩榮績素著賜銀幣鞍馬康熙十三年二月以武英殿大學士管兵部事監修太宗實錄成晉柱國太傅時其妹夫水師提督施琅建言設官鎮守廷議征台未決帝諭閣臣慎議卿相公奏曰台灣孤懸海外禁止閩疆棄其地恐為外虜所據帝嘉納卿相公立朝居官潔氣節高雅尚清議澡德浴身器識老成倚毗良殷揚祖武舉賢才振綱目定國是正人心剔奸氅抻勢指顧旬日間大有功德加翰林院掌院學士子芳琮封農官孫志商封例官曾長孫御英蔭授入貢國學生皆世受聖恩考滿卿相公以政望擢光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銜欽賜卿相揚祖武御匾以褒其績秩加五級卿相公文武兼備夫人賢淑儉樸以佐家政故得以安其職世承莆田金墩黃府祖風教養並舉儒風毓秀無負甲第鄒魯之鄉立朝三十載勤敏練達品行端莊位至卿相質樸無華所得俸祿常接濟族人及寒貧之士平生不受饋贈為官於廷不忘布衣康熙卅八年己卯十月以老謝事疏辭歸里得旨準以大學士銜致仕在籍調用帝特遣兵部尚書浙江秀水杜臻馳驛護送歸泉南潘湖裡孟弟明袞貢生增城知縣仲弟曇袞篤愛有加孟弟歿撫其遺孤若已子年耋修宗譜葺祖祠興書院嘗講學於泉城浮橋筍溪王宮金墩門生如雲卿相公配福建總督姚君啟聖妹柔順諱啟桑誥封正一品衛國夫人嫡子三長男庭實諱芳琮聘廣東按察使楊高翔妹繼聘江南學政孫胤騏女次庭芳諱鐘源娶舉人按察僉事孫胤驥女季男庭秀諱芳環娶南安白葉陝西總兵林忠孫男三長孫男潘湖湖口儒士志夏聘安溪榕村余長女仲孫男志商聘南安金坑代州通判王宗岱長女諱掌娘季孫男志周未聘俱長男芳琮出也嗚呼卿相公家籍泉城南潘湖湖口臨漳世代以儒業傳家信於師友孚於聖主何憾乎有妹二長妹適翰林學士富鴻基次妹適衙口施君大宣子琅明熹宗天啟辛酉年七月廿九卯時生所著有白葉鄉杏塘金山記金墩黃府集傳肇盛詩集起鳳山隱讀集潘湖叟黃大學士文集十卷藏於家清聖祖康熙丁亥年五月廿日巳時卒於家時年八十有七事聞輟朝相祭賜諡文僖擇紫帽山一都鐵灶法藏寺西南壩頭嶺後窟山坐戊辰兼乙辛欽賜祭葬卜觀音疊座穴為壙二左考右妣卿相公嫡長孫志夏君余姻親長婿來狀請銘弗辭故敘而銘之
銘曰閩疆惟爾納窀肅雍鐵灶躍龍潘湖鳴鳳仁穎書院賢哲延生葵峰儀庭文章式典型昭穆進朝廷閣臣宗麟內弟憂庵妹夫琢公文武國器出將入相珠聯璧合平撫三藩忠貞報國斯人已去其靈尚存青龍白虎左右護衛朱雀玄武遙相呼應靈氣永固謂公還魂朝拜有情秀在後昆
襄事孤子芳琮 鐘源 芳環泣血稽首 期服孫志夏 志商 志周仝稽首勒石
氏族譜系
附:晉江潘湖湖口清聖祖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黃錫袞直系簡圖(旁系兄弟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