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瓷器釉色名。傳統黃釉有兩種:一,以三價鐵離子著色的石灰釉,屬高溫釉;二,以含鐵的天然礦物為著色劑,但基礎釉是鉛釉,屬低溫黃釉。明、清黃釉都是以鐵為著色劑的鐵黃,用氧化焰低溫燒成,色黃潤光滑,釉面晶瑩透澈。
黃釉製作與套用
製作方法
黃釉器製作方法有二:一是燒成的
白瓷釉面上塗以含鐵色料,再低溫燒成;二是在素燒過的澀胎上直接施黃釉,但釉色不及前者潔潤。
茶葉末 茶葉末是我國古代鐵結晶釉中重要的品種之一,屬高溫黃 釉,經高溫還原焰燒成。釉呈失透的黃綠色,在暗綠的底色上閃出猶如茶葉細末的黃褐色細點,古樸清麗,耐人尋味。江蘇 省揚州市曾出土多件唐代茶葉末釉器,宋、明的產品亦屢有發現。清代前期的官窯,有意仿造明以前的茶葉末釉。從傳世實物看,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品為多,並以乾隆時的燒制最為成功。茶葉末釉中綠者稱茶,黃者稱末。雍正時是有茶無末,乾 隆時則茶末兼有。釉色偏綠者居多,有的上掛古銅銹色。因具有青銅器的沉著色調,常被用來仿古銅器,所以又叫“古銅彩”。
淡黃 顏色釉品種之一。由淡黃彩發展而來,淡黃彩最早見於康熙時從西方進口的琺瑯彩料中,屬於低溫釉上彩,雍正時對其稍加改進,用來燒造淡黃釉瓷器。化學分析表明,琺瑯彩和粉彩中黃彩以及顏色釉中的淡黃釉均以氧化銻作著色劑,而在康熙以前,不論是五彩中的黃彩或低溫色釉中的澆黃,都屬於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鐵黃。光譜分析結果表明,銻黃中含有錫,二氧化錫是作為銻黃的穩定劑而特意引進去的。蛋黃 蛋黃釉出現於清康熙年間,因色如雞蛋黃而得名。與蜜臘色、澆黃的釉色相比,顯得淡而簿,滋潤無紋片。康熙時釉黃微重,釉層透明。到乾隆時,因釉中摻有玻璃白,使釉汁混而不透,呈色嫩淡。多用於一
色釉器。鱔魚黃 鱔魚黃為結晶釉的一種。配釉時用長石少許,並加少量的鎂,經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氧化焰燒成。釉色黃潤,帶黑色或黑褐色斑點,象鱔魚的皮色,故名“鱔魚黃”。明代就有鱔魚黃的名稱,《陶雅》說“鱔魚皮以成化仿宋者為上”,說明宋已有之。清代前期的官窯也有意仿造,康熙時藏窯有蛇皮綠、鱔魚黃等品種。
黃釉,低溫黃釉,帝王黃,宮廷黃,低溫陶瓷顏料.黃釉易分散,著色力強,顏色鮮艷.低溫黃釉色彩明快,廣泛用於釉上裝飾.黃釉顏料信息:化學名稱:黃釉(低溫黃釉)黃釉英文名稱:Yellow黃釉別名:帝王黃,宮廷黃黃釉化學性質/ Chemical Character:Cd-Se-S黃釉外觀/Physical Form:黃色粉末/ Yellow Powder
其他
黃釉顏料特性
黃釉耐溫性:720°C-820°C
黃釉容易分散、著色力強、顏色鮮艷;
低溫黃釉著色力強,色彩明快。廣泛用於釉上裝飾;
黃釉化學性能穩定、耐酸、耐鹼、低溫烤燒、節能、高抗蝕。
黃釉顏料技術指標
黃釉完全符合國家進出口檢驗標準(國標限量值:Pb:0.5mg/L,Cd:0.25mg/L。
黃釉廣泛使用於強化瓷、骨質瓷、軟質瓷、硬質瓷、日用瓷等瓷種的釉上裝飾。
黃釉的鉛鎘溶出指標比國標GB12651-2003指標低一個數量級,鉛、鎘溶出量低於國家標準,產品符合歐盟Rosh標準。
低溫色釉系列釉上低鉛鎘陶瓷顏料屬於低膨脹係數的釉上陶瓷顏料;
低溫色釉系列擁有完整的色系,質量穩定、印刷性能好,顏色燒烤溫度範圍寬;
低溫色釉系列在合理的工藝條件下所製得的產品表面裝飾光亮度好、呈色鮮艷;
科勒顏料自主研發低溫色釉系列包含紅.黃.綠.蘭.黑等色系,適用於工藝瓷,日用瓷.陶瓷酒具等的裝飾;
科勒顏料自主研發低溫色釉系列:Pb:0.00~0.01mg/L,Cd:0.01~0.02mg/L)並且可互兌調出更豐富的色彩。
黃釉顏料色卡
編號 | 名稱 | 英文名 | 化學成份 | 耐溫性 | 色卡 |
CPY-6658 | 黃 釉 | Light yellow onglaze | Cd-Se-S | 720°C-820°C | |
CPY-6678 | 黃 釉 | Bright yellow onglaze | Cd-Se-S | 720°C-820°C | |
CPY-6688 | 黃 釉 | Deep yellow onglaze | Cd-Se-S | 720°C-820°C | |
黃釉顏料產品用途
用於陶瓷、日用搪瓷、工業搪瓷、搪瓷貼花紙、搪玻璃、建築琺瑯板、永久性色標和遠紅外材料、粉末塗料等;耐溫塗料,氟碳塗料,戶外高耐候塗料;戶外塑膠製品,塑鋼門窗型材,色母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