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村(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街道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連村,隸屬於佛山市順德區,位於勒流街道東北部,原是海灘,有七個小山丘,名為七星崗,後來沖積形成陸地,狀似荷花,稱為蓮地或蓮溪,而當時居民多姓黃或連,於是將“蓮”字寫成“連”改稱為黃連圩。黃連村面積3.65平方千米,水陸交通方便,古蹟眾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連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街道
歷史沿革,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順德縣地名志》介紹說,大良鎮西北偏西12公里處原是海灘,有7個小山丘,名為“七星崗”,後來沖積成陸,狀若荷花,故稱“蓮地”或“蓮溪”。南宋末年北方居民遷徙到此居住,逐漸成為村落。因居民多姓黃,以經商為主,後稱“黃連”或“連溪”。
早在宋代,此地便開始種桑養蠶,黃連蠶絲是蠶絲中的極品。清末民初,蠶絲業曬莨業成為黃連經濟的一大支柱,曬莨商號達數十家, 年輸出繭綢價值近百萬元,正所謂“一船蠶絲去,一船白銀歸”。20世紀五六十年代,黃連3000住戶,幾乎家家有繡架,戶戶有繡娘,黃連廣繡發展到鼎盛時期。
黃連的倉沮聖廟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它是珠三角地區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字祖廟。字祖廟即為紀念文字創始人倉頡、沮誦而建的廟宇。廣孝橋、傅氏諭祭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連村
倉沮聖廟
黃連崇文重教,早在元代已設立文閣。科舉時代,黃連共出了11位進士、25位舉人。明代初期,黃連被朝廷冠以“忠義鄉”美名。黃連人注重家庭的文化氛圍營造以及對後代的文化薰陶,全國第一個農村集郵組織便誕生於黃連。
20世紀80年代,黃連設立了圖書館,黃連工農文化室榮獲省級“先進文化室”稱號。黃連的書法、曲藝、桌球、象棋、武術等亦大有可觀。何磊梁粲纓兩位丹青妙手蜚聲海內外。

歷史文化

順德龍舟隊早期訓練基地就設在黃連。除喜愛龍舟運動外,黃連人還別出心裁地坐在裝載染香雲紗薯莨汁的橢圓形木桶里進行競渡,俗稱“扒龍虱”,2018年被評為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連續舉辦了三屆龍虱游龍競渡。
黃連村風爐火旺、繭綢如練;珠黃圓潤、燒臘飄香。黃連是素負盛名的廚師之鄉。2016年5月,黃連的大頭華燒鵝、奧巴順無骨魚被央視《尋味順德》欄目介紹,向世界展示黃連味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