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鉤蛺蝶(Polygonia c-aureum)也稱黃蛺蝶、金鉤角蛺蝶,是蛺蝶科鉤蛺蝶屬中的一種蝴蝶。黃鉤蛺蝶與白鉤蛺蝶(P.c-album)相似又混合發生,主要區別是:前翅中室內有3個黑褐斑;後翅中室基部有1個黑點;前翅后角和後翅m2、cu1、cu2室外端的黑斑上有藍色鱗片;翅外緣角突尖銳,秋型尤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鉤蛺蝶
- 拉丁學名:Polygonia c-aureum (Linnaeus)
- 別稱:金鉤角蛺蝶、狸黃蛺蝶、黃蛺蝶、黃弧紋蛺蝶、多角蛺蝶
- 二名法:Polygonia c-aureum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蛺蝶科
- 亞科:蛺蝶亞科
- 族:蛺蝶族
- 屬:鉤蛺蝶屬
- 種:黃鉤蛺蝶
- 分布區域:為中國廣布種(除西藏),日本、朝鮮、俄羅斯、越南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生態習性,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卵:瓜形,綠色,直徑約0.75毫米。上有淺綠色脊9~11條,縱脊高度較均勻。
蛹:長約20毫米,最寬處6毫米左右,體色土褐色,頂部有2尖突,側部兩突起不尖銳成鈍角,胸背有1縱向大尖突,有的個體無。腹背各節均有兩尖突排成兩列,僅第1對尖突和後胸背面有2塊銀斑閃光。觸角褐白相間,橫紋明顯。
老熟幼蟲:大部分體長35毫米左右,頭、足漆黑色,有光澤。頭上兩短枝刺與體上枝刺均為深黃色,但也有的個體胸側部枝刺黑色;胸足爪深黃色;體暗褐色,各節有乳白色細橫紋十分明顯;氣門黑色乳白圈;前胸背部有一橫列白毛;體上枝刺數目為:中、後胸每節4枚、前8腹節各7枚,後2腹節各2枚。
成蟲:體長18毫米左右,翅展45~61毫米,為中型蝶類。翅緣凹凸分明,前翅2脈和後翅4脈末端突出部分尖銳(秋型更加明顯);前翅前緣暗色,外緣有黑褐色波狀帶,反翅外緣和亞緣各有一黑褐色波狀帶(秋型色淡些);前翅中室內有黑褐色斑,有時外邊兩斑相連。中室端有一長形黑褐色斑,中室與頂角間有一道矩形黑褐斑,中室外有4個排成品字形黑褐斑,其中後緣外側斑紋內有一些青色鱗。後翅基半部有幾個黑褐斑作歪形排列,其中外側1~3個斑內有一些青色鱗。夏型翅面黃褐色,秋型翅面紅褐色。翅反面後翅中央有銀白色L紋十分醒目。夏型黃色,由褐色波狀細線組成斑紋;秋型雄蝶黃褐色,有深褐色斑紋,雌蝶黑褐色,亦有深色相同斑紋。
與白鉤蛺蝶(P.c-album)相似又混合發生,主要區別是:前翅中室內有3個黑褐斑;後翅中室基部有1個黑點;前翅后角和後翅m2、cu1、cu2室外端的黑斑上有藍色鱗片;翅外緣角突尖銳,秋型尤甚。
生態習性
卵:在孵化前變黑,孵化後卵殼成白色,孵化孔一般在頂部。
幼蟲:初孵幼蟲有啃食卵殼現象,但一般不吃光,仍殘留一些,底部卵殼粘附在寄主體上。黃鉤蛺蝶幼蟲食性,據報導有大麻科的草、大麻,亞麻科的亞麻,芸香科的柑桔屬,薔薇科的榆屬、梨屬等。
成蟲:黃鉤蛺蝶在長白山區是極普通,極常見的蝴蝶,發生時間早,發生數量大。由於飛翔不高,常在低短植物叢中飛舞,也較易捕捉。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黃鉤蛺蝶為中國廣布種,除西藏未見記載外,其餘各省均有分布。國外分布:朝鮮、蒙古、日本、越南、俄羅斯。
主要價值
黃鉤蛺蝶翅正面由黃黑兩種顏色組成,在製做蝶翅畫的人物畫中,往往用其做衣服或用於蝶翅動物畫中。黃鉤蛺蝶秋型翅的反面為紅褐色,極與古松樹皮的顏色相近,因此又是在某些蝶翅畫中製作松樹幹的絕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