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罌粟科黃藥屬植物)

黃藥(罌粟科黃藥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藥(Ichtyoselmis macrantha (Oliver) Lidén)是罌粟科、黃藥屬植物。直立草本,株高60-90厘米,有時達1.5米;根狀莖橫走,具多數有分枝的側根,色黃;莖圓柱形,黃綠色,基部直徑0.5-1.3厘米;葉2-4,互生於莖上部,葉片輪廓卵形,長10-20厘米,三回三出分裂,第一回裂片具長柄,第二回裂片具短柄,第三回裂片具極短柄或無柄;總狀花序聚傘狀,腋生或有時腋外生,3-14花,下垂;蒴果狹橢圓形,長3-4厘米,粗5-7毫米;種子近圓形,直徑1-1.5毫米,黑色,具光澤。花果期4-7月。

黃藥在中國分布於湖北、四川、雲南、廣西和貴州;耐寒,喜半陰半陽的環境,忌陽光直射、高溫、水澇,一般生於海拔1500-2700米的濕潤林下。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黃藥全草入藥。味苦,性溫。具有鎮痛的藥用效果,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久遠的藥用歷史。可用於頭痛,腹痛。

(概述圖註:A、B植株;C、D花序;E花;F果實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分株,扦插,播種,栽培技術,盆栽,露地,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黃藥屬是Lidén與Fukuhara在對荷包牡丹屬Dicentra)採用分子生物學的證據進行系統與分類研究後新成立的屬(Lidénet al.,1997),該屬在升格之前是置於荷包牡丹屬下的Macranthos組中。新成立的黃藥屬僅1種,即黃藥,而黃藥的曾用名大花荷包牡丹(Dicentra macrantha Oliv.)則予以取消。但在中國的植物分類學典籍中,由於著述的時間先後原因,均收錄為大花荷包牡丹該種名,如《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貴州植物志》《雲南植物志》等。

形態特徵

黃藥為直立草本,高60-90厘米,有時達1.5米。根狀莖橫走,具多數有分枝的側根,色黃,味苦。莖圓柱形,黃綠色,基部直徑0.5-1.3厘米。葉2-4,互生於莖上部,葉片輪廓卵形,長10-20厘米,三回三出分裂,第一回裂片具長柄,第二回裂片具短柄,第三回裂片具極短柄或無柄,小裂片卵形或菱狀卵形或披針形,長3-8厘米,寬2-6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齒端具尖頭,邊緣具4-8粗齒,表面綠色,背面具白粉,中脈突起,具約7對平行的側脈;葉柄長5-9厘米。
總狀花序聚傘狀,腋生或有時腋外生,3-14花,下垂;花梗長1-1.5厘米;苞片鑽形,長3-8毫米。花美麗,長4-5厘米,寬1-1.5厘米,長約為寬的4-5倍,基部近平截;萼片狹長圓狀披針形,長1.2-2厘,米寬2-5毫米;外花瓣舟狀,長3.5-4.5厘米,寬0.8-1.5厘米,淡黃綠色或綠白色,中部縊縮,上部長圓形,具網狀橫脈,下部橢圓形,具數條縱脈,縱脈自基部向外弧曲上升,至先端匯合,內花瓣長3.5-4.5厘米,花瓣片長2-2.5厘米,寬約3毫米,上半部披針形,下半部長圓形,背部雞冠狀突起高約3毫米,爪線形至條形,長1.5-2厘米;花絲線狀披針形,花葯狹長圓形,長約2毫米;子房狹橢圓形,長2.5-2.8厘米,中部粗約5毫米,胚珠多數,花柱圓柱形,基部略加粗,向上漸狹,長0.7-1厘米,柱頭近提琴狀長方形,長約3毫米,四角均突出。蒴果狹橢圓形,長3-4厘米,粗5-7毫米,具宿存花柱。種子近圓形,直徑1-1.5毫米,黑色,具光澤。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北(建始)、四川南部(雷波、屏山、馬邊、峨邊及大相嶺一帶)、雲南東北部(昭通、綏江、鹽津、大關)、西北部(麗江、貢山)、廣西和貴州等地,生於海拔1500-2700米的濕潤林下;緬甸北部也有分布。喜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粘土和沙土都生長不良。耐寒,喜半陰半陽的環境,忌陽光直射、高溫、水澇。

生長習性

春季氣溫3-5℃即萌芽,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5-25℃,35℃以上生長滯緩。花果期4-7月。盛夏莖葉逐漸枯黃進入休眠期。休眠的地下莖入冬後可耐-30℃至-25℃的低溫。

繁殖方法

分株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秋季進行。如選擇在早春,可在植株新芽萌動後,芽尖剛剛頂出土面時進行。分株時,將整個植株地下部分挖出,抖淨附土,去除腐爛乾癟的老根。按其自然分段處分開,每叢植株帶有3-5個飽滿的芽。將分好的植株栽到處理好的苗床中,栽植深度以芽尖低於土面3-5厘米為宜;如選擇在秋季分株可在10月份進行,此時植株地上部分已經枯萎死亡,地下部分進入休眠期,分株操作同早春時的分株方法。但無論是早春還是秋季分株,在分株時不可碰傷根莖和芽眼,栽植後都要及時澆1次透水,而秋季分株後不但要澆透水,還要在土壤封凍時澆1次封凍水,以利於防寒越冬。

扦插

扦插繁殖一般在6-7月在溫室內進行,此時氣溫較合適,扦插成活率高。扦插基質一般選沙壤土或河砂,使用前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消毒。選取生長健壯的枝條,剪去花序,把插穗剪成10厘米左右小段,每段帶有3節,葉片只保留最上端的一片,如果上端葉片過大,可適當剪掉一部分小葉。扦插時扦插深度為枝條的2/3,株行距一般可控制在10X10厘米左右。扦插後澆1次透水,使插穗與基質密切接觸。適當遮蔭,溫度控制在25℃左右,35-40天即可生根。第2年春季定植室外或盆栽,即可開花。也可採用根莖扦插繁殖。一般結合分株繁殖進行,基質選擇和處理同上,扦插時可將根莖斷開,要求每段根莖上帶有芽眼,用百菌清粉劑塗抹斷面後進行扦插,將根莖段橫放入基質中,深度為7-10厘米,溫度控制在25℃左右,30天左右即長出新根。

播種

5月下旬種子成熟後,隨采隨播,2-3周即可出苗,小苗冬季應覆蓋防寒越冬。翌年,將小苗定植於露地。或將當年採收的種子進行層積處理,早春時播種。實生苗一般要3年才能開花,因此該方法不常用。

栽培技術

盆栽

花盆選擇口徑20厘米以上,稍深、稍大、通透性較好的瓦盆或陶盆。如盆底的排水孔較小可將其鑿大後使用。培養土要求疏鬆透氣,富含腐殖質,多用2份草炭土與1份田園土混合或用腐葉土與菜園表土等量混合,酸鹼度要求為5-6。秋後至春季發芽前均可上盆栽培。上盆時3-5個根莖為1墩,每個根莖上帶有3-5個飽滿的芽。當芽長至7-8厘米可施蹄甲水,以後每隔10-15天施1次。生長期水分要求較高,應保持盆土濕潤,但不能產生積水。花後應及時剪除殘花。夏季氣溫較高時可把出現的黃葉剪掉,將花盆放置在半陰處,適當的通風降溫,延長觀賞時間。霜降後可移入低溫溫室休眠越冬,室溫保持在0-5℃左右即可,盆土不可過濕或過乾。

露地

黃藥耐寒、耐半陰,不耐高溫,適宜栽植在園林、庭院的樹蔭下、建築物的背陰面和假山石的庇蔭處,沙壤土或壤土的地方進行栽培。栽植前先將場地中的石礫、植物的殘根去除,整平地面。每lm施入13千克左右的腐熟農家肥,用6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噴灑地面後深翻,進行土壤消毒,防止地下病害蟲對植株的危害。
黃藥定植以穴植為主,株行距為50厘米×60厘米左右,穴底可施入一些腐熟的雞鴨糞肥。栽植深度以芽尖低於土面10左右,栽後澆透水。在早春植株發芽生長期間,如遇乾旱天氣,可每隔10天左右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使植物生長健壯,有利於後期的展葉和開花。在花蕾形成期間,進行1次葉面施肥最好,葉面肥以稀釋為0.2%磷酸二氫鉀溶液噴霧,使用後能促進花芽分化,增加枝葉量,長勢旺盛。進入開花期後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花期的長短,此間夜間溫度以不低於5℃,白天以25℃以下為宜,溫度越低,花期越長。當溫度高時,可適當澆水以降低地溫,有利於延長花期。花期結束後溫度也逐漸增高,植株會出現葉片乾枯、黃葉現象,此時應及時將乾枯發黃的葉片剪除,延長其植株的觀賞時間。入冬後澆1次封凍水,有利於植株的防寒越冬。

主要價值

黃藥全草入藥。味苦,性溫。具有鎮痛的藥用效果,在中國四川即被老百姓稱之為黃藥,而在雲南又被稱為黃三七、丁三七,均表明其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久遠的藥用歷史。可用於頭痛,腹痛。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無危(LC)。
種群現狀:黃藥在中國廣西的分布,僅見於資源縣梅溪鄉銀竹老山自然保護區橫江河谷兩側潮濕疏林下,亟待保護。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