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蓮花(蓮科蓮屬植物)

黃蓮花(蓮科蓮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蓮花(Nelumbo lutea (Willd.) Pers.):亦稱美國蓮花,是雙子葉植物綱、蓮科的一種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植株大型。立葉由黃綠色逐漸變為墨綠色,高39厘米,直徑34厘米×37厘米。花梗高64厘米,花徑21厘米。花單瓣,花瓣數12-20枚。花態先杯狀,而後飛舞狀。花深黃色,艷而不俗。花瓣先端圓,匙狀。雌、雄蕊正常,能結實,常作為育種材料。始花期7月上旬,著花較密。

生長在湖泊、沼澤以及洪澇地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到德克薩斯州,北至麻薩諸塞州、紐約州、明尼蘇達州和愛荷華、加拿大安大略省、墨西哥、西印度群島(古巴、牙買加和伊斯帕尼奧拉)和中美洲(宏都拉斯)均有分布。可種植於花園或池塘中,是觀花、觀葉植物,美國原住民將黃蓮花的蓮藕作為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蓮花 
  • 拉丁學名:Nelumbo lutea (Willd.) Pers.  
  • 別名:美國蓮花、美洲黃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山龍眼目
  • 蓮科
  • 蓮屬
  • :黃蓮花
  • 命名者及年代:(Willd.) Pers.,(1806)
  • 保護級別:無危(LC)IUCN標準 
  • 外文名:American Lotus
    American Lotus-lily
  • 國際瀕危等級:無危(LC) 
植物學史,命名,演化,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國家,地理,生長習性,繁殖方法,自然,人工,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觀賞,食用,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植物學史

命名

黃蓮花的屬名來自僧伽羅語,種名來自拉丁語單詞“luteus”,意為黃色,是形容黃蓮的顏色。在1799年,卡爾·路德維希·韋爾登諾將黃蓮命名為“Nymphaea lutea”,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在1806年將黃蓮花改為“Nelumbo lutea”。雖然該學名曾存在爭議,但一直沿用至今。

演化

在一億多年前,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只有2種蓮屬植物——Nelumbo nucifera)和黃蓮花存活下來,屬於“植物活化石”之一。最初瑞典植物學家林奈自在18世紀將蓮屬列入睡蓮科,但是經過多年的深入研究,植物學家發現蓮屬具有原始植物的性狀特徵,其在形態學、胚胎學和細胞學等方面與睡蓮科其它屬均無共同點,親緣關係很遠,因此認為蓮屬應該與睡蓮屬分開,獨立分類。根據化石證據,這兩種蓮花的地理隔離可能出現在約300萬年前,基於地理隔離和形態特徵的不同,這兩種蓮花被分為同一屬的兩個單獨物種。但它們之間沒有生殖隔離。

形態特徵

黃蓮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道,節部縊縮,上生黑色鱗葉,下生須狀不定根。葉圓形,盾狀,漂浮,大(超過60厘米),葉柄長在葉片中央,葉柄長度可達2米或更長,末端是寬而圓的大葉片,直徑50-80厘米。
花艷麗芬芳,雌雄同體,直徑達25厘米,高出水面1-1.5米。花瓣12-20枚,長1-13厘米,最外層1-5枚花瓣保持得較為長久。花葯長1-2厘米,離生心皮多數。花態先杯狀,而後飛舞狀。花蕾長桃形,先端圓,綠色。花深黃色,艷而不俗。花瓣先端圓,匙狀。雌、雄蕊正常,能結實,常作為育種材料,在選育黃色品種及改觀荷花葉色方面“功不可沒”。根狀莖在泥中橫生, 黃玉色,短圓筒形,表面光滑,上有褐色斑點, 須狀不定根,白色,著生於地下莖的節間。花期春末至夏季,著花較密。花色為白色至淡黃色。每朵花都有一個獨特的蓮蓬頭狀的中央反圓錐形花托,直徑5-8厘米,由雌蕊含腔組成。每朵花開放約三天,每天早上開放,晚上關閉。開花後,堅果狀的果實開始形成,嵌入花托的平坦表面。木本的質感像蜂巢一樣變硬。最終,花托脫落,落入水中,在慢慢分解的過程中漂浮在水面上,一邊傳播種子。果實多數,球形,長10-16毫米,寬8-13毫米。

近種區別

部位
黃蓮花
葉柄長在葉片中央,葉柄長度可達2米或更長,末端是寬而圓的大葉片,直徑50-80厘米
葉柄長1-2米,中空,常具刺
花瓣花深黃色,長1-13厘米,最外層1-5枚花瓣保持得較為長久
花瓣多數,紅、粉紅或白色,有時變態成雄蕊
圖片
黃蓮花
黃蓮花
黃蓮花
參考資料

生長環境

黃蓮花與荷花一樣是挺水植物,種子生長於野生池塘、牛軛湖和河流泥坑,主要生長在河流的泛濫平原、池塘、湖泊、沼澤和沼澤中的水塘以及水庫的回水區;海拔高度0-400米。

分布範圍

國家

分布於美國(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康乃狄克州、德爾西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州、肯塔基州、洛杉磯、緬因州、馬里蘭州、麻薩諸塞州、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內布拉斯加州、新澤西州、北卡羅來納州、俄亥俄州、俄克拉何塞州、賓夕法尼亞州、田納西州、德克薩斯州、 維吉尼亞州,威斯康星州)、加拿大(安大略省)、墨西哥、西印度群島(古巴、牙買加和伊斯帕尼奧拉)和中美洲的宏都拉斯、哥倫比亞、古巴、多米尼加。
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引進黃蓮花品系,首先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種植,後被其他單位陸續引種並套用到育種中。中國主要分布在湖北、山東等省市,主要由植物園等科研機構培育。

地理

黃蓮花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從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南部開始,經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等地,南至南美的蓋亞那、哥倫比亞及委內瑞拉;美國是其世界分布中心,在美國的分布從加利福尼亞州東至緬因州。
黃蓮花(蓮科蓮屬植物)
黃蓮花分布圖

生長習性

根莖陷在淤泥中,但花和葉挺立在水面上。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環境。極不耐蔭,在半蔭處生長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趨光性。該物種有時是一種侵略性的,難以根除的池塘、湖泊和水庫雜草。
伴生植物:水車前草、莎草、蘆葦、水芹、箭竹、蘆葦、貓尾草、野生稻、狐尾藻、豆瓣菜、大浮萍、睡蓮、蘆葦、刺蝟草、箭竹和水芹。

繁殖方法

自然

黃蓮花的花期為春末到夏季,果期為夏季。黃蓮花的主要生長期在春夏兩季,主要的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為其傳粉的主要包括蚤蠅科(雙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蟲。黃蓮花以異花授粉為主。授粉後,果實開始形成,嵌入花托,花托逐漸變硬、脫落,掉入水中,在水面上漂浮,一邊慢慢分解,一邊傳播種子。種子在水面上發芽後,發育良好的幼苗漂浮在水面上,隨著水波漂浮,最終漂到較淺的水邊生根。

人工

黃蓮花可採用播種繁殖(有性繁殖)或分藕繁殖(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繁殖,分藕繁殖較為普遍。播種繁殖時,種子要進行篩選,留下沉入水中的種子,丟棄漂浮在水面的種子。種子劃破或切口後放入水中,保持室溫27攝氏度及以上,會在4-5天內發芽,幼苗在兩周齡時可進行移植。分藕繁殖時,應使用前一年生產的蓮藕,且至少有兩端完整的節點。將蓮藕以15度的角度植入在飽和的介質中,並在基質下面埋置5厘米的枝條分生組織。

栽培技術

黃蓮花通過根狀莖和種子繁殖,黃蓮花常與蓮花雜交,產生了很多雜交種。種子可以通過劃破種子尖端的種皮後浸泡在水中來繁殖,或者是通過分割根莖的方法來繁殖。
黃蓮花在陽光充足的平靜水邊,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容易生長。只要根部不結冰(也就是說,水不會凍結到根部),就可以進行冬季抗寒。對於水上花園或小池塘,可將此種的根莖種植在大容器或盆中,盆頂覆蓋著高達60厘米的水。容器種植的植物更容易控制,如果需要,可以轉移到其他地方。為了移植到更大的池塘中,根可以直接錨定在靠近水邊的泥濘底部,一旦在那裡建立,它們將擴散和定居。在秋季,浸沒在非常淺的水中(小於15厘米)的容器應移到較深的水中或帶到室內(地下室、根窖或其他無霜區)越冬。

病蟲防治

沒有嚴重的病蟲害問題。蚜蟲紅蜘蛛蟎是偶發的害蟲(然而,魚類可以幫助控制這些害蟲)。小心枯萎病
黃蓮花沒有嚴重的昆蟲或疾病問題,但偶爾會受美洲蓮螟、紅蜘蛛蟎、睡蓮蚜蟲和二斑葉蟎的侵害。在種植的水裡飼養魚類,可以幫助控制蟲害。此外,需要注意枯萎病,黃蓮花的病蟲害均可用相應的藥物按說明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觀賞

中國對蓮花觀賞品種選育的主要標準有花色、花姿、花型、花果的密度,其次是株型、抗病、抗逆性。黃蓮花的香味濃郁,花朵顏色為黃色,黃蓮花的引種彌補了中國蓮花只有紅、白、粉等顏色,而缺少黃色花朵的缺憾,且蓮和黃蓮花沒有生殖隔離,可培育多個雜交品種,黃蓮花及其雜交品種都具有極佳的觀賞價值。

食用

中國對蓮花食用品種選育的主要目標有高產、品質育種。黃蓮花的塊狀莖藕含澱粉,嫩葉及柄、種子均有食用價值,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有食用習慣。蓮是中國栽培面積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的水生經濟作物,中國對蓮的需求量較大。蓮藕、蓮子供不應求,所以引進、種植黃蓮花,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中國居民的食用需求。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ver3.1——無危(LC)。

種群現狀

該物種被Nature Serve(2014年)列為全球“安全”物種,但美國某些州和加拿大各省的種群被列為“極度瀕危”或“瀕危”。加拿大瀕危物種保護委員會 (CESCC 2011) 將該物種歸類為“可能處於危險之中”(僅限加拿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