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草朗社區

黃草朗社區

黃草朗社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南面,距離鎮中心區5公里。東面是洋坑塘,北面連線長塘、求富路,西南面與松山湖相接,設有莞深高速公路出入口,總面積為1.4平方公里(原總面積4.22平方公里,除現存面積,其餘被松山湖徵用),下設7個居民小隊(原校椅圍稱第8隊,現與洋烏村合併)。總戶數 606 戶,總人數2271人,流動人口48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草朗社區
  • 地點: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南面
  • 總面積:1.4平方公里
  • 總人口:2271人
地理位置,發展現狀,

地理位置

黃草朗原是一片山丘,地勢較高,多長黃草,因而公認名為黃草朗。自元代末年開始有人到此謀生,後來四方逃荒,逃難人相繼而至,於清代中葉人數最多。黃草朗是姓氏較多的一個村,起初全村共有18個姓氏,2006年統計尚存11個姓氏,依次序列為:劉、盧、李、黃、張、陳、梁、謝、傅、朱、葉、吳、衛。“劉”源於石碣鎮,“盧”、“黃”姓氏源於東坑鎮,“李”源於橫瀝鎮和大朗鎮的高英村。
黃草朗社區

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後,黃草朗村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走集體共同富裕道路,實現了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飛速發展。村民生產積極性提高,開展多種經營方式,開始走果樹種植之路。1981年引進第一間毛織廠—利基針織廠(後改名為毛織五廠),毛織二、三廠相繼投產。之後又引進華聯、怡豐、奇煌、健泰等四間“三來一補”企業,私人毛織廠、五金電子業蓬勃發展。2006年底,黃草朗社區共有企業、工廠 91 間, 集體實力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增加,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為1億元,人均純收入8485元,集體人均分配1200元。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方面的發展。1948年村內三所私塾合併成為第一所村民合辦初級國小,1952年國小由村辦性質轉為公辦性質,1996年3月建成新校,占地面積40畝,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教學設備設施完善,教學質量穩步上升。黃草朗社區居委會建有公園廣場和老人活動中心,成立了舞蹈隊,醒獅隊和籃球隊,文化活動形式多樣,籃球比賽成績斐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