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峪位於博山區東萬山村東南約2.5公里,是東萬山的十八峪之一。現在黃花峪有樹有荊棵,石頭遍地,青草滿坡,就是看不到一簇黃花。只有在陡峭的青石石壁上有一石洞,人稱“神仙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花峪神仙洞
- 地理位置:博山區東萬山村東南約2.5公里
- 規格:寬0.9米,高1.9米,深2.9米
- 套洞:直徑0.9米,深7米
外形特徵,歷史傳說,
外形特徵
洞口寬0.9米,高1.9米,深2.9米。洞內有套洞,洞口直徑0.9米,深7米。
歷史傳說
明朝中葉,國氏兄弟先期遷居,並在此種地。一天,鋤地而歸,忽聽簫聲悠揚,迴蕩山谷,見吹簫人是一位道人,便坐下交談,相互介紹,道人祖籍是山西人,姓吳,道號玄子,雲遊至此而住下來。
第二天,國氏兄弟給道人送來穀米、炊具,道人送給國氏兄弟一包黃花菜種。彼此,禮尚往來,十分友好。
翌年,滿山滿峪長滿了黃花,故名“黃花峪”,因道人提供菜種,人們尊稱道人叫“黃花道人”。
有一年,發生瘟疫,國氏兄弟也厄運難逃。黃花道人用黃花根泡製成藥,先治好國氏兄弟又給百姓看病,因道人醫術高明,手到病除,人們把道人視若神仙,將其居住的洞叫“神仙洞”。
這時,愛民如子的縣令聽說道人有如此神通,也前往慕名而請道人,遏制了瘟疫,消除了災情。縣令與道人,從此結為摯友。
縣令與道人知己無猜,長來長往,感情與日俱增。一見面無話不說,無事不談。談話時常有師爺相陪旁聽,師爺背著縣令把道人的肖像畫下來,又把疑點寫成奏章,密送朝廷。
道人本是當朝重臣,因不滿宦官掌權而遭受迫害。後來,逃出虎口,隱居為道。縣令知道真情,如雷轟頂,他恨師爺不該暗下毒手。萬般無奈,才派心腹致信道人,自己則掛冠而去。
師爺帶官兵捉拿道人,行至峪口時,忽見天崩地裂,紅色岩漿如雨瓢潑,從天而降,師爺遭報應。如今峪口還保留著一奇特紅色的小山叫“紅碴山”就是當年這個故事的寫照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