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補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發明》卷一。具有健脾、補中之功效。主治①《醫學發明》:一切心下痞悶,及積年久不愈者。②《赤水玄珠》:脾胃不能滲濕,內痞外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芪補中湯《醫學發明》
- 出處:《醫學發明》卷一
- 功用:健脾、補中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黃芪一錢,人參八分,炙甘草、白朮、蒼朮、橘皮各半兩,澤瀉、豬苓、茯苓各三分。
用法用量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大溫送下消痞丸。
功用
健脾、補中。
主治
①《醫學發明》:一切心下痞悶,及積年久不愈者。
②《赤水玄珠》:脾胃不能滲濕,內痞外浮。
方義
緣天地不交為否,豬苓、澤瀉降天氣使下濟,升麻、柴胡升地氣使上行。
附註
《嵩崖尊生》有升麻、柴胡。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類聚》:“黃耆補中湯,治肚疼脾虛大效。兼治腹脹腸鳴,發熱煩躁,大便滑瀉,米谷不化,心下痞,悶滿,氣逆痰悶,咳逆而喘,嘔噦不實,睏倦無力並治之。茯苓半兩(去皮),白朮七錢,黃耆一兩,陳皮半兩,官桂四錢,甘草八錢(炙),人參七錢,當歸半兩(切,焙),熟地黃六錢,白豆蔻半兩。右粗末,每眼三錢,小兒二錢,生薑棗兒同煎,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如臟腑滑泄,加肉豆蔻半兩;肚疼,加官桂三錢;心疼,加陳皮三錢。此方乃汴梁企賢提舉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