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具有補氣血,健腸胃之功效。主治熱痢膿血,腹疼心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芪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
- 功用:補氣血,健腸胃
- 主治:熱痢膿血,腹疼心煩
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具有補氣血,健腸胃之功效。主治熱痢膿血,腹疼心煩。
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具有補氣血,健腸胃之功效。主治熱痢膿血,腹疼心煩。組成黃芪、龍骨、當歸各七錢五分,黃連(去須,微炒)一兩,生乾地黃、黃柏、黃芩、犀角屑、地榆各五錢。用法用量研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
黃耆散 【組成】黃耆1兩半(銼),生乾地黃1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赤茯苓1兩,知母1兩,柴胡1兩(去苗),川升麻1兩,當歸半兩,木通1兩(銼),甘草半兩(生銼),羚羊角屑1兩。【來源】《聖惠》...
經效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產科發蒙》卷四。具有益氣養血,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產後汗出不止。組成 黃耆十二分(3.6g),白朮、牡蠣、茯苓、防風、麥冬(去心)、地黃各八分(2.4g),大棗八個。用法用量 上以水二升(600ml)...
八味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千金翼方》。主治癰平而痛。臨床用於治療肉正平為無膿的癰。組成 黃芪、芎勞、大黃、黃連、芍藥、莽草、黃芩、梔子仁各等份。用法用量 以上藥治擇搗篩後製成散藥,選用雞蛋清調和成泥,塗抹在舊帛布...
大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衛生家寶方》。具有補益,益顏色,填骨髓之功效。主治諸虛勞倦,面色無華。組成 黃芪(生,細v)、款冬花(焙)、牛膝(去頭,酒浸一宿,焙)、柴胡(去蘆,洗)、秦艽(生)、青橘皮(去白,炒...
肺癰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主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不進飲食。處方組成 黃芪、天門冬、川大黃、紫蘇葉、赤茯苓、桑白皮、生乾地黃各30克,杏仁、白蒺藜、枳殼各9克,...
丁香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具有溫中健脾,養榮益衛之功效。主治小兒脾胃虛弱,不食,漸損榮衛,肌體贏瘦,時下利,面色青白。組成 丁香、綿黃芪(銼)、吉林人參(去蘆頭)、白朮、當歸(洗,焙乾)、鱉甲(塗...
沉香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主治營衛虛,遍身喜汗。組成 沉香(銼)、綿黃芪(銼)、人參(去蘆)、當歸(去蘆洗淨,焙)、赤芍藥各一兩,木香、桂心各半兩。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一大錢,水一小盞,...
補肺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宋《太平聖惠方》卷六。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寧心安神,補腎養心,補血調血,溫中補陽,補益肝腎。主治肺臟氣虛無力,手腳顫掉,吃食減少。症見手足顫抖,飲食減少,神疲乏力,咽乾,脈虛弱,上半身自汗...
救苦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具有清熱毒之功效。主治惡瘡癰癤。組成 黃芪、當歸、芍藥、栝蔞根、甘草各一兩五錢,懸蔞一對,金銀花二兩,熟地黃不拘多少。用法用量 ?咀,每服五錢,無灰好酒一升,加皂角刺,裝入...
柏葉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主治吐血,日夜不止。組成 生乾地黃四兩(120g),黃芩、柏葉、甘草(炙微赤v)各一兩(30g),阿膠(杵炒令碎黃燥)、黃芪(v)各二兩(60g)。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於食後,以...
黑神黃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急救仙方》卷四。主治痔症。組成 京墨、黃牛角一隻,蛇蛻一條全,檳榔三個,豬牙皂角十個,穿山甲、蔓荊子、黑狗脊(去毛)各一兩,黃京子、枳殼各半兩。用法用量 右為末,以瓜蔞五個去子入藥在內...
補肺黃耆散用於肺臟氣虛無力,手腳顫掉,吃食減少。處方 黃耆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茯神1兩,麥門冬1兩(去心),白朮3分,五味子1兩,桂心1兩,熟乾地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3分(銼,微炒),...
白朮黃耆散用於五心煩熱,自汗,四肢痿劣,飲食減少,肌瘦昏昧。處方 白朮半兩,黃耆半兩,當歸半兩,黃芩(去皮)半兩,芍藥半兩,石膏2兩,甘草2兩,茯苓1兩,寒水石1兩,官桂1分,人參3分,川芎3分。功能主治 五心煩熱,自汗...
6粒,黑色、腎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名稱】內補黃耆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組成】黃耆60克(銼) 當歸30克(銼;微炒) 芎藭60克 甘草60克(炙微赤,銼) 龍骨60克 槐子60克(微炒) 附子30克(炮裂,...
以人參、 秦艽為主要組成藥物的藥方 【來源】《衛生寶鑑》卷五。【組成】人參(去蘆)30克 秦艽 茯苓各60克 知母75克 桑白皮45克 桔梗30克 紫菀45克 柴胡75克 黃耆105克 地骨皮60克 生地黃60克 半夏(湯泡七次) 赤芍藥各45克...
黃芪煎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略六書》卷三十。具有益氣健脾,補血活血,補氣昇陽,滋陰潛陽,溫中補陽,養陰潤肺之功效。主治產後氣血兩虧,虛寒內伏而清陽不振,營陰暗傷,寒熱倦怠,將成蓐勞,脈數虛弦軟澀者。組成 熟地五兩,...
肺癰黃耆散是一種藥名,主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肩背煩悶,小便赤黃,大便多澀,不進飲食。出自《仙傳外科集驗方》卷五。肺癰黃耆散 藥物組成:黃耆1兩,天門冬1兩,川大黃1兩,紫蘇葉1兩,赤茯苓1兩,桑白皮1兩,生乾...
黃耆散陰湯是一種藥,由生黃耆、柴胡、白芍、炒梔子、大力子、甘草、連翹、金銀花、肉桂、苡仁、半夏組成,功效是主治腿內外股瘡毒疽癤。處方 生黃耆5錢,柴胡1錢5分,白芍5錢,炒梔子1錢半,大力子1錢,甘草2錢,連翹1錢,金銀花...
補胃黃耆散出自《聖惠》卷五,由黃耆、防風等組成。補胃黃耆散 【藥物組成】黃耆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柏子仁1兩,細辛1兩,桂心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芎?1兩,甘草1分(炙...
黃芪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證治準繩》方。具有補氣理血之功效。主治產後蓐勞,肌膚黃瘦,面無血色,或憎寒壯熱,四肢酸疼,心煩頭痛。組成 黃芪、鱉甲(醋炙)各一兩,桂心、當歸(炒)、桑寄生、白茯苓、白芍藥、人參、熟地黃、麥...
黃芪十味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許仁則方》。主治痔瘡,服生槐子煎不覺者。組成 黃芪五兩,苦參、玄參各六兩,附子(炮)、大黃各三兩,乾薑二兩,蝟皮(炙)二兩,黃連四兩,槐子六合,豬懸蹄甲一具(炙)...
黃芪外托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洞天奧旨》卷十。具有補益托毒,利濕斂瘡之功效。主治翻花楊梅瘡(梅毒)。用法用量 水煎服四劑,重者十劑,外用藥調搽即愈。組成 白礬二錢(6g),當歸、人參、生甘草各三錢(9g),茯苓、白芍各...
拔毒黃耆散,中醫方劑名。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便毒,大便秘澀者。組成 黃耆、大黃、羌活、甘草、當歸、芍藥、白附子、黃岑、杏仁、連翹。用量 黃耆、大黃(酒浸,煨)、羌活(去蘆)、甘草(炙)、當歸(去蘆)、芍藥、白附子(炮)、...
丁香黃耆散是綿黃耆、丁香、當歸、白朮等組成的處方。組成: 綿黃耆1兩,丁香1兩,當歸(焙)1兩,白朮1兩,鱉甲(酥炙淨)1兩,人參1兩,胡黃連半兩,甘草(炙)半兩。出處: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主治: 小兒脾胃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