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丸(《聖濟總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芩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〇五。主治熱毒上沖,目赤飛血,頭旋噁心,坐臥不得,精神恍惚。

基本介紹

  • 名稱:黃芩丸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〇五
  • 組成:黃芩、人參、芍藥、鬱金、大黃、甘草
  • 主治:熱毒上沖,目赤飛血,頭旋噁心,坐臥不得,精神恍惚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黃芩(去黑心)二兩,人參、芍藥(銼)、鬱金、大黃(銼,炒)、甘草(炙)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煎黃芩湯送下,臨臥再服。

主治

熱毒上沖,目赤飛血,頭旋噁心,坐臥不得,精神恍惚。

附方

名稱:黃芩丸
組成:黃芩(去黑心)、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吳茱萸(湯洗,焙乾,炒)、河黎勒皮(炒)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九,食前以橘皮湯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白痢多膿,腹中療痛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名稱:黃芩丸
組成:黃芩、五倍子、蟾酥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取一九含,吐津。以愈為度
主治:口舌生瘡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
名稱:黃芩丸
組成:黃芩、梔子仁、鐵粉(細研)、栝樓根、馬牙消(研)、寒水石(研)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眼三十九,以溫漿水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熱病,心脾壅熱不退,口乾煩渴,時發躁悶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十八
名稱:黃芩丸
組成:黃芩、梔子仁、川大黃(銼碎,微炒)、鐵粉、甘草(炙微赤,銼)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傷寒後餘熱不退,口乾煩躁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