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胸鷸

黃胸鷸

黃胸鷸(學名:Tryngites subruficollis)是鷸科黃胸鷸屬鳥類。小型涉禽,體長18-22厘米。臉和下體皮黃色。上體黑色,具寬的褐皮黃色或皮黃白色羽繚,形成鱗片狀。頸側、胸側有黑色斑點。下腹和尾下腹羽白色。嘴較短、黑色,腳橙黃色。飛翔時翅上無白色翅帶,翅下白色,僅翼緣黑色,初級飛羽基部具斑。

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北極凍原地帶,冬季主要棲息於平原草地,特別是矮草草原。遷徙期間常見於機場、高爾夫球場,以及潮泊、河流、水庫附近乾潤的泥地上,很少到水邊活動,有時也出現於收割後的稻田地帶。主要以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覓食多在平原草地上。常單獨活動覓食,有保衛覓食領域行為。

分布於加拿大西北部和阿拉斯加。越冬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偶爾到英國、歐洲大陸、埃及、斯里蘭卡、薩哈林島、日本、夏威夷、紐幾內亞、澳大利亞,以及其他一些太平洋中的島嶼。中國於1984年和1989年5月曾分別於台灣省台北關渡和台中大肚溪口見到(王嘉雄等1991)。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黃胸鷸夏羽頭和下體皮黃色,微具白色羽緣,形成不明顯的斑紋。腹、肛區和尾下覆羽白色。頭頂、後頸和胸兩邊具褐色斑點或縱紋,翕、肩、腰、尾下覆羽和翅上覆羽具窄的、披針形的黑褐色中心斑和褐色和皮黃色羽緣。飛羽、外側大覆羽、初級覆羽具皮黃白色羽緣、黑色亞端斑和黑褐色斑點。翅上小覆羽深皮黃色,翅下初級覆羽具粗著的黑褐色斑和褐色亞端橫斑,腋羽和其餘翅下覆羽白色。飛羽和尾羽下面白色,末端綴有黑褐色斑點。冬羽和夏羽相似,但上體褐皮黃色羽緣較寬、較褐,少皮黃色。
幼鳥頭和下體似成鳥,但白色和皮黃色羽緣較寬,看起來較淡,特別在腹、兩脅和尾上覆羽。翕、肩似成鳥,但羽緣較淡,呈皮黃白色,翅上覆羽具亞端中央斑,有時擴大呈橫斑,內邊具皮黃色羽緣。
虹膜褐色。嘴短而直,黑褐色。下嘴基部綴有黃色,腳亮赭黃色或橙黃色。
大小量度
體長嘴峰跗跖備註
180-220毫米
18-21毫米
124-140毫米
46-60毫米
27-34毫米
雄鳥較雌鳥大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近種區別

流蘇鷸流蘇鷸

外形和流蘇鷸幼鳥相似,但流蘇鷸體型明顯為大,飛翔時翅上有白色翅帶,尾兩側為白色,野外不難辨認。

棲息環境

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北極凍原地帶,冬季主要棲息於平原草地,特別是矮草草原。遷徙期間常見於機場、高爾夫球場,以及潮泊、河流、水庫附近乾潤的泥地上,很少到水邊活動,有時也出現於收割後的稻田地帶。
黃胸鷸黃胸鷸

生活習性

常單獨活動,不少個體還常常保衛自己的覓食領地,但有時也成群息。喜歡在地上快步行走和奔跑,即使在受到干擾時也少起飛。但在飛行時能像其他弟類一樣在飛行中急劇轉彎。主要以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覓食多在平原草地上。常單獨活動覓食,有保衛覓食領域行為。

分布範圍

原產地:安提瓜和巴布達、阿根廷、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巴西、加拿大、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馬提尼克島、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波多黎各、俄羅斯聯邦(東亞俄羅斯)、聖露西亞、聖皮埃爾和密克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蘇利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遊蕩:阿魯巴、澳大利亞、奧地利、巴哈馬、比利時、貝寧、保加利亞、古巴、丹麥、埃及、法羅群島、芬蘭、法國、法屬玻里尼西亞、加彭、甘比亞、德國、加納、匈牙利、冰島、印度、愛爾蘭、義大利、牙買加、日本、肯亞、韓國、馬爾他、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洛哥、納米比亞、荷蘭、挪威、阿曼、巴布亞紐幾內亞、波蘭、葡萄牙、沙烏地阿拉伯、塞席爾、獅子山、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斯瓦爾巴和揚馬延、瑞典、瑞士、中國(台灣)、突尼西亞、烏克蘭、英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美屬維京群島。
黃胸鷸分布圖黃胸鷸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繁殖期6-8月。營果於北極凍原帶地上。雄鳥常與多個雌鳥交配,但不參與營果和孵卵活動。每窩產卵4枚,由雌鳥單獨孵卵。

種群現狀

該物種經歷了快速的歷史衰退。其中等規模的中等人口繼續減少,因此被認為是近危的。
最初編號為數十萬到數百萬(1890-1900年)的物種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狩獵而瀕臨滅絕。它尚未恢復,目前的數量估計為23,000-84,000隻(Jorgensen等人,2008;Norling等人,2012年),有15,333-56,000隻成年。安德烈斯等人。(2012)數量估計56,000隻,估計範圍為35,000到78,000。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近危(N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