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庭(1863~1913年),原名黃恭喜,綽號“盲公喜”。“黃耀庭”的名字是當年他在新加坡加入興中會時,孫中山給他改的,取“推翻清朝,光耀門庭”之意。後來他一直沿用此名。黃耀庭生於新安縣沙頭鄉(今福田區沙頭街道下沙村),自小習武,性格豪爽,行俠仗義,愛國愛鄉,是廣州、惠州和新安一帶有影響的洪門首領之一。三洲田反清武裝起義,黃耀庭被任命為起義軍的先鋒官,以英勇善戰聞名義軍。
基本介紹
- 本名:黃耀庭
- 別稱:黃恭喜
- 所處時代: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
- 出生時間:1863
- 去世時間:1913
人物概述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孫中山在廣州發動第一次反清武裝起義,黃耀庭從新安縣沙頭組織200人的敢死隊趕到廣州,可惜起義計畫泄露,黃耀庭被迫逃到香港其父親家裡避難。光緒二十五年(1899),英國占領香港、九龍後強行“租借”新界,遭到新界鄧、廖、侯、彭、文五大姓氏家族的聯合抗擊。不久,英軍又占領深圳河北岸,企圖霸占布吉、深圳墟及沙頭大片土地,掠奪資源,襲擾百姓。黃耀庭對侵略者的行徑,非常氣憤。他發現英軍經常開著汽艇在深圳河紅樹林一帶耀威揚威,決定給予一擊。一天黃昏,英軍十來艘小汽艇向紅樹林開來。黃耀庭立即帶領鄉親們在紅樹林用“拋石機”打擊英軍—即利用竹片的彈力,綁著石頭漫天彈砸向英軍。英軍猝不及防,受傷過半。有的正想抵抗,又被埋伏在紅樹林中的村民用大刀砍倒。這一仗,黃耀庭他們大獲全勝。英軍處處受到深圳河沿岸人民的打擊,在深圳河北岸站不住腳,加上在清政府堅決要求下,是年11月13日只得撤離深圳。
光緒二十六年(1900)初,黃耀庭跟隨孫中山往來於南洋、日本、香港間,並在香港青山墟設立聯絡點,積極籌備三洲田起義。三洲田座落在新安、歸善(今惠州)兩縣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勢險要,是三合會、洪門等幫會活動的重要據點之一。根據孫中山兩次在香港停靠公海船上的秘密策動起義的會議決定,任命鄭士良(惠陽縣人)為起義軍司令,黃耀庭為副總司令兼右路先鋒官,左中兩路先鋒官分別由黃福(副總司令兼、龍華早禾坑村人)和江恭喜(新安沙井步涌村人)擔任。光緒二十六年(1900)10月6日(庚子年閏八月十三日),興中會惠州革命軍在三洲田馬巒村設壇祭旗,誓師起義。起義軍全部用紅布纏頭、紅帶纏腰,身掛大紅繡球,褲腰插支小紅旗,既為暗號,又頗顯神氣。勇士們在打著“孫”“鄭”的旌旗下舉行燒豬和歟雞血祭旗儀式,高呼:“劍起滅匈奴,同申九世仇,漢人連處立,即日復神州!”和“跟孫中山要跟到底!”等口號,宣告起義。按計畫,義軍由黃耀庭率右路進攻惠州、汕頭等沿海城市,然後向廈門挺進;如順利,和長江流域的青紅幫、哥老會等反清組織會合,直取中原。由黃福統率的左路先鋒,攻打深圳、新安、東莞縣,直取廣州。10月8日,革命軍在深圳沙灣蘭花廟突襲清軍獲大勝,打響了推翻滿清封建王朝的第一槍。武裝起義持續了一個多月,打至惠東三多祝鎮,義軍發展至5萬人,但在清軍瘋狂鎮壓下,加上起義部隊從海外購買的一批槍彈被騙,成為一堆廢鐵,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三洲田起義失敗後,黃耀庭帶領部分將士退往香港,後又避居新加坡,與黃遠香等懸壺行醫,繼續奔走革命。在新加坡、吉隆坡期間創設“中和堂”,作為堅持反清鬥爭的據點。光緒三十一年(1905),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後,又去南洋。黃耀庭前往迎接,並商請在新加坡設同盟會分會事宜。當年,黃耀庭、楚楠、林義順等十二人,在孫中山的見證下,以新加坡晚晴園為會所,成立同盟分會,聯絡、組織和發動南洋的華人,廣泛開展反清鬥爭。光緒三十三年(1907),黃耀庭奉孫中山之命,前往香港籌劃潮州黃岡起義。因在香港活動時被警吏發現跟蹤,不得巳終止了這次行動。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曾請黃耀庭出來做官。黃耀庭婉辭不就,回到家鄉沙頭東頭村定居。黃耀庭為人正直、仗義。民國二年(1913),因看不慣時任新安縣縣太爺劉少華貪污腐化,並且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婦女的行為,他請來一名廣西武師,狠狠教訓了劉少華一頓。劉少華懷恨在心,趁黃耀庭生病時,暗使人下藥。黃耀庭被毒死時,年僅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