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緒德

黃緒德

黃緒德,1929年出生於江蘇溧陽,祖籍安徽績溪,中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教授級高工、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緒德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江蘇溧陽
  • 出生日期:1929年生
  • 職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畢業院校:東吳大學
  • 祖籍安徽績溪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主要作品,

人物簡介

黃緒德是我國磁帶地震勘探及多次疊加法、數字地震、岩性地震、地震直接找油氣(油氣藏預測)的開創者。他在我國地震勘探從光點到模擬到數位化的三階段轉變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我國地震勘探緊緊跟上了國際發展進程。
他先後組建了地質部第一個物探實驗室、組建地質部北方大隊、組建地質部渤海物探大隊、組建地質部華東物探大隊、組建地質部第六物探大隊、組建地質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隊、組建地礦部北京計算中心。
歷任地質部(地礦部)物探大隊總工程師、地質部石油局副總工程師、北京計算中心主任、石油地質所所長。
曾任國際岩石圈委員會第7委員會委員、《地球物理學報》副主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學術副秘書長、中國計算數學會理事、清華大學套用數學系及成都、武漢、西安、長春地質學院物探系兼職教授。
創辦了《石油物探》雜誌,編著《磁帶地震勘探》等著作和翻譯多本專著,發表文章60多篇。

人物經歷

1948年,黃緒德考入蘇州東吳大學物理系,在校期間成為中共地下黨員,組織學生運動。解放後任共青年團東吳大學團總支書記,領導同學們參加歷次政治運動。
1952年,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地質部物探籌備處,是30多名從各大學抽調的物理系畢業生-新中國第一批地球物理工作者之一。從中抽調參加俄文速成班的四人之一,之後參加南京雞鳴寺物探訓練班隨顧功敘、傅成義、秦馨菱等物探專家學習地球物理探礦,成為新中國地球物理探礦骨幹。
1953年,任大冶物探隊(429隊)隊長,在大冶鐵礦區尖嶺山找到深部磁鐵礦異常條帶。研究磁力儀轉向差,提高了磁測精度,並寫了從事物探後的第一篇論文《磁力儀的轉向差問題》。9月調至邯鄲鐵礦區,任河北邯鄲物探隊(131隊)隊長,找到一個大圓型磁鐵礦異常。
1954年4月,任物探局實驗室負責人,組建地質部第一個物探實驗室,成為後來的地質部物探研究所的前身。
1955年4月,任地質部華北石油普查大隊(226隊)副大隊長,負責領導物探工作,下轄重力隊、磁法隊、電法隊、地震隊各一個。在航空磁測隊配合下,在局總工程師顧功敘領導下,在李四光、黃汲清、謝家榮等石油地質大師們的支持下和蘇聯專家歇爾斯尼堯夫指導下,第一次完成了全華北平原近20萬平方千米的綜合地球物理普查和重點區域的詳查,初步弄清了華北平原地下三四千米內的區域構造格局,初步摸到了黃驊、濟陽、冀東等幾個有油氣遠景的坳陷輪廓,並寫了《華北平原的大地構造及含油遠景報告1955》,為此後勝利油田的發展開了一扇窗。
1956年4月,在天津組建地質部北方大隊,作技術負責人,管理地質部東北和華北地區的物探,包括石油和金屬礦的地球物理勘探。
1957年4月,在天津塘沽組建地質部渤海物探大隊,下設電法隊、磁法隊、重力隊和地震隊,劉光鼎為地震隊技術負責。當時唯一資料是航測隊渤海灣區的百萬分之一航磁圖,指出了渤海有油氣遠景的坳陷區。在毫無海洋物探經驗的狀態下,創建了淺海重力分隊;到上海造船廠委託製造海底重力鐘,在渤海周邊做了重力海底測量。在渤海周邊三個陸地點上建立了一個簡易的無線電測量系統。地震分隊自製了海上漂浮地震電纜,做成了幾條橫貫渤海的地震大剖面。根據這些資料,初步證實了航測的坳陷區和勃中隆起,為渤海油氣區的發現打好了前站。
1958年4月,組建地質部華東物探大隊,作技術負責人,後任總工程師。對蘇北、皖北、蘇南、上海、浙江地區的中小盆地作綜合地球物理勘探,發現蘇北、皖北是有油氣遠景地區,蘇南、上海、浙江構造複雜,沉積淺薄,沒有油氣遠景。旋即對蘇北盆地展開詳查,發現幾個有遠景的坳陷。但坳陷里多次波發育,強力地掩蓋了深處下第三系的一次波,深部構造模糊不清,沒法定井位。千方百計壓制多次波,都無效。只找到一些淺層構造和小油氣。十多年後他領導研究的多次疊加方法解決了該問題。
1960年,組建綜合研究大隊:地質部第六物探大隊,保留兩個專門研究攻關的地震隊。任六物技術負責人,後任總工程師。物探局總工程師顧功敘決定進口法國的磁帶地震儀,交六物用磁帶地震儀試驗多次疊加法。淘汰了光點地震儀,實現了磁帶化。在文革期間601地震試驗隊堅持試驗多次疊加法不動搖,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試驗成功。
1962年,創辦《石油物探》雜誌,任主編,後成為國內石油物探的頂尖雜誌之一;同年,底調任地質部石油局副總工程師,主管物探工作。
1964年文革期間,被揪回南京六物批鬥:“三反分子”、“反動學術權威”、“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下放至句容綜合研究室餵豬,至601地震試驗隊打手搖鑽。
1972年解放,被調至生產組總結多次疊加經驗,帶領幾位工程師一起編寫《磁帶地震勘探》一書。在只有國外一篇訊息報導,沒有國外論文參考的條件下,原創了多次疊加理論,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著作了與“多次疊加法”有關的兩章。全書1974年出版,全國發行,轟動了整個油氣勘探界。應邀去石油部物探局介紹多次疊加經驗。全國各油氣田紛紛派人來六物取經。多次疊加法理論及經驗被華東石油大學物探系編入了教科書。多次疊加方法試驗成功後,多次波問題迎刃而解,蘇北深部構造終於弄得非常清晰,突破了深層大油氣關。為此獲蘇北找油二等功。多次疊加法獲部技術進步二等獎。我國地震勘探技術上了一個大台階。從此我國石油物探技術緊逼國際先進水平。
1974年,任六物生產組長,開始醞釀岩性地震勘探。
1978年,應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會邀請,顧老組織了石油部、地質部和科學院各三位專家帶一位翻譯,組成一個十人代表團,石油部金祖榮任團長,科學院蔣宏耀和地質部黃緒德任副團長。當時中美正商談建交尚未建交,代表團受到美方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代表團參加了美國SEG年會。石油部李慶忠和黃緒德應邀在會上分別作了《三維地震勘探》和《複雜盆地地震勘探》兩篇論文,受到熱烈讚揚,美方要求在美國頂尖雜誌,也是世界最權威的地球物理雜誌Geophysics上發表,但我方領導不同意,要求首發在國內,之後在我國《地球物理學報》上發表(當時我國尚處於封閉時期,不懂得科學論文要發表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的重要;同年,任地礦部第六物探大隊總工程師。在我國首次組織了岩性地震研究,領導工程師們完成了岩性課題報告。
1979年,組建地礦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隊,後更名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現在的中石化石油物探研究院前身。與復旦大學數學系合作開發研製成功小型計算機地震數據處理軟體,並引進了PDP計算機及地震數字解釋軟體,同時寫了地震數位化建議書,促進了我國地震勘探數位化。他在我國地震勘探從光點到模擬到數位化的三階段轉變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緊緊跟上了國際發展進程。建立了岩性實驗室、進行多波勘探、開展VSP、試驗三維地震勘探、進行軟體開發等全方位追趕國際水平。
1981年,調北京組建地礦部北京計算中心,先任技術負責人後任中心主任,短期任黨委書記,承擔地礦部各石油和金屬物探隊伍的數字處理工作。進口和接收法國引進的719計算機和物探處理軟體。談判引進接收美國的3081計算機和套用軟體。後兼任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所長;同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學報》上刊登了《建立和發展岩性地震勘探法》論文並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4-1992年,兼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專管學術的副秘書長,兼任中國計算數學會理事,兼任國際岩石圈委員會第7委員會委員。
1984年,經主編傅成義老師推薦兼任《地球物理學報》副主編;同年,兼任聯合國開發署援助029項目主任,組織石油部物探局研究人員,成都、西安、長春、武漢地質學院物探系教授,科學院數學所研究員,清華套用數學系教授,北大地球物理系教授合作研製為719計算機配套的國產地震數字處理軟體。經過6年努力,在外經貿部領導親自主持,聯合國開發署官員督導,地礦部及石油局領導監督下,驗收安裝了所有軟體,試運行合格。組織工作得到外經貿部表揚;同年,前後陸續兼任成都、武漢、西安、長春地質學院物探系及清華大學套用數學系兼職教授。
1989年,受顧老委託,代表地球物理學會、石油學會及地質學會(三學會成立了聯合委員會)與美國SEG協會聯合召開“1989國際地球物理學術討論會”兼辦地球物理展覽會,任組織委員會主任和會議秘書長。原定6月開,正逢六四,與科協學會部部長和地球物理學會會長翁文波緊急磋商:繼續召開-停開-還是延期開-延到何時?根據國外報名很踴躍,美國方面沒有後退跡象,與美方主席磋商決定延期至8月26日召開。結果在當時國際政治逆景下,召開了一個國際人士踴躍參與,各方好評如潮,反響熱烈;美國SEG主席評價是一個組織工作有國際先進水平,學術水平也較高的國際會議。地質部長朱訓親臨表彰。
1990年,獲得第一批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同年,與美國有關計算機學會聯合召開了效果很好的《國際地學計算機套用技術會議》,出版了會議專集。
1992年,黃緒德離休。創辦“百靈計算機套用技術研究所”,根據顧老遺願,開發《地震勘探直接找油氣方法技術軟體》,為勝利、滇黔桂、新疆塔北、川西、川南等地區做了油氣預測試驗。與勝利油田合作對21個砂體進行地震油氣預測,通過專項儲委審定,國家儲委正式批准探明儲量3117萬噸。與油田共同努力使勝海地區“每打一口探井探明地質儲量662萬噸,探明1噸儲量直接費用3.15元,比陸上低5-7倍...年增收節支總額7363.8萬元。”

主要作品

2002年後專心寫作。連前出版的計有:
《磁帶地震勘探》,主編,主寫有關《多次疊加》的兩章,內部出版,1972。
《勘探地球物理百科詞典》,[美]R.E.謝里夫編,與吳輝共同翻譯,地質出版社,1990。
《反褶積與地震道反演》,編著,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1992。
《地震數據處理》,[美]W.伊爾馬滋著,與袁明德共同翻譯,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1994。
《油氣預測與油氣藏描述-地震勘探直接找油氣》,著作,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3。
《轉換波地震勘探》,黃緒德 楊文霞編著,2008。
《緻密砂岩裂縫氣藏的地震預測》
《孔隙彈性與油氣預測》,黃緒德 李明編著,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2012。
此外,《地球物理學報》、《石油物探》、《石油天然氣地質》、《物探與化探》、《數學的實踐與認識》、《地質信息技術》等雜誌上刊登文章6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