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絹幼女指“絕妙好辭”,現用“黃絹幼婦”代指“絕妙”二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絹幼女
- 出自: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 朝代:東漢
- 出處:曹娥碑
釋義,史書記載,
釋義
黃絹,有色之絲,色絲即絕。幼婦,少女也,少女即妙。外孫,女兒之子,女子即好。齏臼,裝“辛”之器,受辛也,(受辛)為辭的舊寫法。四個詞和起來就是“絕妙好辭”。
史書記載
出自我國最早記載東漢蔡邕在曹娥碑上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的文字資料,首推東漢邯鄲淳所書原碑,但因東漢原碑已經墮江失落。
而在東晉昇平二年(公元358年)右軍王羲之到曹娥廟曾以小楷書曹娥碑存廟,雖為好事者取去,但今據《遼寧博物館》收藏有王羲之所書《孝女曹娥碑》絹本手跡。其中記有:“漢議郎蔡雍(古作)聞之來觀,夜手摸其文而讀之,雍題文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對蔡邕八字隱語的解釋,則最早從《後漢書》東晉裴啟(約公元362年前後)的《語林絕妙好辭》和南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捷悟》中記載:“楊修至江南見曹娥碑後題八字曰:‘黃娟幼婦,外孫齏臼’,曹操不解問修曰:‘卿知否?’曰:‘知之,’操曰:‘且勿言,待孤思之,’行三十里而喻,令修解之,修曰:‘黃絹色絲也,是絕字,幼婦少女也,是妙字,外孫女之子也,是好字,齏臼受辛也,是辭字。’操曰:‘一如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