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黃紹竑(1895—1966),國民黨中將加
上將銜,戰區副司令長官。又名紹雄,字季寬,廣西容縣人。早年入廣西陸軍國小第四期,與
李宗仁、
白崇禧同學。1911年
辛亥革命爆發後,隨學生北伐敢死隊赴武昌參戰。後考入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1916年畢業回廣西
陸榮廷部第一師任職。1917年任廣西模範營
馬曉軍部連附,同年10月參加
護法運動,升任連長。1923年8月16日被
孫中山任命為討賊軍第五師師長。1924年11月作為李宗仁的代表去廣州商談兩廣統一事宜。1925年初當選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候補監察委員,同年2月廣西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後,任第七軍黨代表,6月1日任廣西省政府主席。
北伐戰爭時,留守廣西。1927年5月任中央政治會議廣州政治分會委員。7月6日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9月任國民政府委員。同年應
李濟深之請任第八路軍副總指揮,編組了第十五軍,任軍長,在汕頭、潮州擊敗
賀龍、
葉挺率領的
南昌起義部隊。1929年桂系與南京國民政府關係破裂,11月黃紹竑、李宗仁、白崇禧三人在廣西成立護黨救國軍,黃任副
軍長兼廣西省
省長。1930年支持反蔣的
中原大戰。大戰失敗後,佳軍殘部退回廣西。此時黃脫離桂系,去南京面見過
蔣介石後赴
香港、菲律賓旅行。1932年2月18日任國民政府委員,5月3日任內政部部長,7月1日兼代交通部部長。1933年出任北平軍事分會參謀團參謀長,5月任北平政務整理委員,同日方作外交交涉。1934年12月12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35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察委員。1936年12月2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全省保全司令。1937年任廬山軍官訓練團總隊長。
蘆溝橋事變後,任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部長,8月調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9月2日任中將加上將銜。同年11月26日復任浙江省主席。1942年9月28日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1946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7年6月6日任監察院副院長。1949年4月作為國民政府和談代表,到北平參加與中共談判。後去香港,發表聲明脫離國民政府,9月到北平出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政務院政務委員、全國政協第一至三屆委員、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委、和平解放台灣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57年被劃為
右派分子。1966年8月31日,在北京去世。
簡介
黃紹竑故居,位於
容縣黎村鎮山嘴村,村子距圩鎮僅僅大約1公里。故居整幢建築可以用以下12個字來概括:莊重大方,優雅別致,頗耐玩賞。這幢別墅不僅僅因為是黃紹竑所建,更因為黃紹竑和李宗仁、白崇禧這三個在新桂系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巨頭曾在這裡居住了十多天,與眾將士圖謀東山再起,而顯得具有特別重要的紀念意義。
風水說
黃紹竑祖墳在
容縣黎村珊萃的石印沖地名叫松崗書房嶺。立子午兼癸丁二爻。石印山脈西東走向,黃紹竑祖墳為典型的萬兵拜服格局,氣發於大容山金龍旖旎而來,皆真龍大盡之處穴,穴前河水纏繞二十餘里,前面群山列隊百里,奈何逆流河水雖然環繞,然出水口為為病,後脈雖橫龍結穴,然無高大托山做樂,故雖英雄蓋世,然卻老年不得志,根基不穩,文革自殺而逝世。昱安風水大師認為如果黃紹竑要求去老家廣西任職可不至於自殺,因為西或南或西南皆為黃紹竑的生旺方向。而北則是黃紹竑的病絕方向。
另外黃紹竑故居也位於廣西容縣黎村鎮珊萃村。珊萃村及周圍的幾個村子同處一個大盆地中,
盆地周圍砂環水繞,藏風聚氣,風水極佳。地靈人傑,珊萃村及周邊村子人才輩出,官貴富豪多如辰星。珊萃村背靠石印山之落脈,村子整體坐北向南,右後方戌乾方一條河水環繞村場然後奔至村子左前方,從乙辰方消出;村子右方、前方稍為空虛盪散,好在遠方砂水得力,但終為不美。黃紹竑故居坐子向午兼癸丁,坐周天6度,四進雙重廊,院門在坤位(院牆今已不存在)。門前原有一個半月形水塘,現在已成了水田;右前方馬砂方向原有一條小河流到宅前再於宅之左前方乙辰方流出,現在這條小河也消失了。
占地面積
黃紹竑故居與民國時期許多達官貴人不同,它是由黃紹竑的父親、前清舉人黃玉梁所建,並不是黃紹竑發跡後才衣錦榮歸光宗耀祖的,因而這座故居他們兄弟姐妹8人全都有份,建築風格也與
容縣其他將軍的歐式別墅相異。故居為四進五開間,占地面積起碼有3000平方以上,主樓是高三層的磚瓦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完全中國風格的地主大莊園。據附近村民介紹,
黃紹竑故居周圍上百畝的土地當年全是黃家的,只是解放後連同故居一起被村民瓜分,可見黃家早就是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這也就可以理解,
黃紹竑當年敢於豪奪其容縣老鄉
馬曉軍的軍權,且一大批年長於他的著名將領,如
黃旭初、夏威、
韋雲淞等都終生甘願臣服於他。
失修
黃紹竑的房子在解放後除中間的廳堂外,其餘全被分給村民。現在整座故居已經破爛不堪,無人居住,但是名分上還是屬於土改時有份瓜分的各個村民。聽旁邊的村民說,如果政府要回收這座故居,必須要花錢從他們手上買下來。
黃紹竑的子女、侄子女都不願出錢維修。由於故居規模太大,不是十萬幾萬就能解決問題,所以當地政府也遲遲下不了決心將其修復。
黃紹竑故居內部建設雄偉,前有護院,後有炮樓,但只因年久失修,已到處是殘牆破壁,包括屋內到處野草叢生。由於內牆大都是土磚牆,很多瓦面破爛,泥牆被雨水淋垮了多處。而後炮樓大部分都被當作牛欄用,東邊一間則被拆掉改建,長期被用作牛欄。
修繕
黃紹竑故居由於年久失修,多間房屋倒塌,房頂透光漏雨。為了保護這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3月,國家曾撥款80萬元對
黃紹竑故居進行第一期維修,主要對門樓、牆體、東西橫屋前三間進行修繕。自2010年12月開始,
容縣博物館組織人力物力對
黃紹竑故居實施第二期維修,投資149萬元,主要修繕房屋的中座、后座、炮樓、屋面、牆體、地面及環境整治。該修繕工程預計2012年9月竣工。屆時,一座“嶄新”的
黃紹竑故居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黃紹竑公館
簡介
“八千里路雲和,月圓今夕光天表。獅醍未睡,魚蒼隱約,賓來遠道。兩浙機樞,一時際會,相逢歡笑!想鄂王豪氣,功名塵土,都當作,狂吟藁。五十人生猶早,正中天,奮飛鵬鳥。渡江萬楫,投鞭填海,扶桑遍繞。整頓湖山,那時願了,共舒懷抱。作長虹痛飲,鑑湖美酒,壽吾同好。”1943年秋,正值黃紹竑先生49歲生辰,這首詞是他於雲和公館內豪情滿懷和省府秘書處同仁所作。黃紹竑公館位於雲和鎮城南瓦窯村的雲和職業技術學校校園內,建於抗戰時期的民國三十三年(1944),為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先生駐雲和期間臨時辦公、生活的官邸。1942年5月28日,日寇發動浙東事變,興師十萬,兵分三路,會攻衢州,金華、蘭溪先後陷落,省政府從永康方岩撤至雲和。7月,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遷駐雲和縣,曾先後駐紮在小順浙江鐵工廠附近山邊、黃紹竑公館(現雲和縣職高校內)、雲和縣城鯉魚山前鄭家祠堂(現址為雲和農業銀行宿舍)等處。黃紹竑在雲期間創辦小順鐵工廠,創辦《浙江日報》,維修省志等,做了大量實事,並指揮取得了方山嶺戰役的勝利。1945年9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遷回杭州,在雲和共歷時三年零四個月。
布局
黃紹竑公館坐北朝南,單層磚木結構建築,人字形木屋架,內廊式通道,平面呈凸字形,面闊30米,進深14.1米,建築占地面積約340平方米。南面凸出部分為門亭,主樓平面矩形,從門亭經通道與當中東西向內廊相通。內廊西部設門通室外,東部為一南北向的大間。廊北側七間,東第三、四間之間有一小弄,設門通屋後。廊南側東部一大間,西部一大間兩小間。屋頂為尖型歐式建築,門廳四根立柱氣勢恢宏。門口即為近兩千平方米的演兵操練場(現為雲中操場)。與它並存的還有瓦窯發電站、季寬游泳池等抗戰遺蹟。2011年1月,黃紹竑公館被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修繕方案
目前浙文物發〔2009〕35號已經提出“關於雲和黃紹竑公館及王氏宗祠修繕方案的審查意見”,具體方案為:該建築後期使用時改動較大,內部分隔及門窗等均應詳細考證是否為原狀後有依據地修復設計。2、建施02—1平面設計不符原狀;建施11門廳立面設計與其餘部分風格不統一,應說明設計依據。3、建施02—2平面圖設計不妥,應恢復原有平面格局。4、石膏天花及屋脊等具體修繕措施應進一步明確,補充相關圖紙。
黃紹竑別墅
金華別墅
黃紹竑別墅位於婺城區羅店鎮的原
金華市第三醫院(傳染病醫院)內,現在該院已經搬遷,院區基本閒置。門衛方根洪表示,醫院現在屬於
金華市中心醫院所有。從醫院大門走進去,一路上古木參天,鳥鳴啾啾,十分愜意。說是別墅,其實很勉強,整個歷史建築就由三幢平行排列的橫向長方形單層建築構成(前面兩幢是解放後擴建的),建築之間有穿廊相通,整體平面呈“王”字形,另有魚池、花園等點綴其間。附近居民說,“黃公館後來慢慢地擴建成了金華市第三醫院(傳染病醫院),別墅內部曾做過病房,所以平常人很少接近”。
興建
1937年12月,黃紹竑再度出任國民黨
浙江省政府主席(1934年黃曾任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主持了浙江省內乍浦、
嘉興一線“永久防禦工事”的建築工作,1936年底調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然而他剛剛上任,
杭州就淪陷了,國民黨浙江省黨政軍機關從杭州撤離到永康方岩和金華。這時,黃紹竑在羅店建造了“黃公館”。隨後,黃紹竑在此主政浙江數年,包括《浙江省戰時政治綱領》、《浙江潮》雜誌等都與此有關。其間,黃紹竑還大力支持
台灣義勇隊、戰時兒童保育會的工作。可以說,金華之所以在抗戰時期成為全省政治文化中心,與當時黃紹竑身在羅店是分不開的。
地圖信息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容縣黎村鎮珊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