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白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證治全書》卷二。主治厚味擁濕熱蒸於肺門,致患鼻痔,生鼻孔內。症見肉贅下垂,色紫微硬,撐塞鼻孔,氣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搖。
基本介紹
- 名稱:黃白散
-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 組成:輕粉、杏仁、白礬、雄黃、麝香
- 主治:厚味擁濕熱蒸於肺門,致患鼻痔,生鼻孔內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運用,附方,
組成
輕粉、杏仁(去皮尖)、白礬、雄黃各一錢,麝香少許。
用法用量
藥用乳缽先研杏仁如泥,後入雄、礬、麝香為極細末,瓷器收貯。病人於臥時用筋頭蘸米粒許,點息肉上,每日一次。半月效。
主治
厚味擁濕熱蒸於肺門,致患鼻痔,生鼻孔內。
運用
診斷要點,肉贅下垂,色紫微硬,撐塞鼻孔,氣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搖。
附方
名稱:黃白散
組成:雄黃、白礬、細辛、瓜丁
用法:上為細末。搐於鼻中
主治:鼻齆,息肉,鼻痔
出處:《醫方大成》卷八引《周易》
名稱:黃白散
組成:黃柏、孩兒茶、枯白礬
用法:上為細末。凡患人先用陳倉小米熬湯,候冷漱口潔淨,次將藥末摻患處。不拘三五年諸治不愈者,此藥敷三五次即愈
主治:口瘡及口中疳瘡
出處:《萬病回春》卷五
名稱:黃白散
組成:白礬、黃丹
用法:上為末,塗患處;如乾,油調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六四引《吳氏集驗方》
功用:解驢涎馬汗中毒物
名稱:黃白散
組成:雄黃、白礬、官粉、冰片、五倍子、大黃、藤黃、輕粉、桃仁、麝香、硇砂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外用,每周兩次,用帶線棉球蘸取藥粉,塞於陰道病灶處
主治:宮頸癌
出處:《抗癌中草藥製劑》
功用:清熱解毒,滲濕斂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