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田馬蹄筍

黃田馬蹄筍

馬蹄筍, 又名綠筍(Bambusa oldhami),是綠竹幼苗期,屬禾木科慈竹屬,為合軸型從生竹。“黃田馬蹄筍”生長在以武夷山脈閩江中游古田縣黃田鎮雙坑村為中心的方圓10公里範圍雲霧繚繞的閩江兩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田馬蹄筍
  • 主要原料:黃田
  • 菜系:家常菜
  • 口味:美味
簡介,發展歷史,用途功效,原產地-黃田鎮,

簡介

馬蹄筍, 又名綠筍(Bambusa oldhami),是綠竹幼苗期,屬禾木科慈竹屬,為合軸型從生竹,是我國南方優良的筍、材兩用竹種,因其筍形似馬蹄,故稱“馬蹄筍”。馬蹄筍性喜濕潤,不耐嚴寒,要求年平均氣溫在18-20℃之間,最低溫度不低於-5℃,無霜期短或基本無霜方可越冬,降雨量要求在1400-2000mm,要求種植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酸鹼度適宜(PH值4.7-7)富含有機質和礦物質的砂質土壤或砂質土,在海拔400米以下方可種植,土壤以黃紅土壤為好,同時要求種植地的水源充足。生長在以武夷山脈閩江中游古田縣黃田鎮雙坑村為中心的方圓10公里範圍雲霧繚繞的閩江兩岸的“黃田馬蹄筍”是馬蹄筍中的佼佼者。

發展歷史

黃田鎮栽培馬蹄筍歷史悠久,史上記載,早在唐朝就有先民對馬蹄筍進行培植、馴化和小規模試種,至今演變為農家常年上等佳肴。相傳“馬蹄筍”為清乾隆皇帝御封而得名,並指定此筍製成的乾品為朝廷貢品,黃田鎮內的“一崗嶺”也因種植馬蹄筍,被御賜“馬蹄嶺”的名稱。
黃田馬蹄筍
古田縣黃田鎮在種植馬蹄筍項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地處閩江沿岸海拔200m以下的坡地,水口水庫人工湖形成的空氣暖濕小氣候(年平均溫度20℃,常年溫度在0℃以上,基本沒有霜凍期;降雨量適中,年降水量1417-1573mm;年平均相對濕度73.5%;年日照1943h),火山凝灰熔岩風化的黃紅砂質土富含鉀、鐵、硫等礦物元素和無“三廢”污染的地下水源,為綠竹(馬蹄筍)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以致“黃田馬蹄筍”的味道和營養比其他地方生長的同類產品有著獨到之處,成為“集日月山川之靈氣,聚清風雲霧之精華”的天然產物。

用途功效

“黃田馬蹄筍”筍肉瑩白,質地脆嫩,清甜爽口,以鮮食最佳,烹飪時,採用燒、烤、煮、炒、鹵等皆可,其味道鮮美,還可加工成筍乾、筍絲、鹵筍片、酸辣筍、香心等系列產品。“黃田馬蹄筍”不但味美,而且營養豐富,經福建省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富含人體必需的18種胺基酸和可溶性糖、蛋白質、有機物、多種維生素以及磷、鐵、鈣、抗壞血酸等成分,其中谷氨酸等3種營養成分還有清良解毒,防癌之功效,為A級純綠色食品,是筍中的極品。“黃田馬蹄筍”上市時間為5-11月,較之其他馬蹄筍產地供應期要長1個多月,填補了夏秋季鮮筍市場供應空白,是夏令時節不可多得之美味佳肴。

原產地-黃田鎮

福建省古田縣黃田鎮是馬蹄筍種植大鎮,鎮區內海拔200米以下的山地全部被開發種植綠竹(馬蹄筍),全鎮有3.2萬畝綠竹林位於閩江中游兩岸,種植戶達7000多戶,年產“黃田馬蹄筍”近5萬噸,產值1.2億元人民幣。
黃土鎮政府已將“黃田馬蹄筍”申報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並於2007年申報發布了“黃田馬蹄筍”的地方標準DB35/724-2007,為“黃田馬蹄筍”生產規範化、標準化提供質量保障。2008年7月,古田縣“黃田馬蹄筍”獲批“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為黃田鎮第一個具有“中國地理標誌”的農產品。2007年黃田鎮政府申報“黃田馬蹄筍種植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成功,建成國內最大的2000多畝馬蹄筍農業標準化種植基地,新建示範村2個,科技示範戶150戶。隨著“黃田馬蹄筍”種植業的發展,鎮內陸續建設投產了以“九龍江馬蹄筍專業合作社”、“大拇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27家馬蹄筍深加工企業。鎮政府通過組織生產能手傳授經驗,聘請國內外真空冷卻、農副產品保鮮專家提供研究指導,使“黃田馬蹄筍”栽培管理模式更加標準,基地生產更加鞏固,產品加工更加精深,品牌效應更加凸顯。
經過幾年的市場開發,黃田鎮的鮮筍與筍乾已進入浙江、江蘇、上海、新疆等十幾個全國大中城市的各大市場,遠銷港、澳、台以及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鎮內有316國道貫穿,外福鐵路古田火車站和千噸水運碼頭抵鄰,交通十分方便,現已建成閩江中游唯一的馬蹄筍批發交易市場。
目前,黃田鎮正積極申報“中國馬蹄筍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