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甫謐二十始勤學

“感激”及其他。現代漢語中的“感激”指感謝,但在文言中它指“因感動而奮發”。上文“謐乃感激”,猶言因感動而奮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黃甫謐二十始勤學
  • 創作年代晉朝
  • 作品出處:《晉書·皇甫謐傳》
  • 文學體裁:文
原文,注釋,譯文,思考與練習,

原文

年二十,不好學,遊蕩無度,或以為痴。嘗得瓜果,輒進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經》云:‘三牲之養,猶為不孝②。’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無以慰我。”因嘆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④鄰,教有所闕⑤,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
居貧,躬身稼穡,帶經⑥而農,遂博綜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靜寡慾,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聖真》之論。
(選自《晉書·皇甫謐傳》)

注釋

叔母任氏:指撫養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意為即使每天給父母吃牛、羊、豬(三牲)肉,仍稱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選擇。⑤闕:同“缺”。⑥經:此指儒家經典著作。⑦博綜典籍:博覽儒家經典著作。

譯文

皇甫謐年齡到了二十歲,不愛好讀書學習,到處遊蕩,不守規矩,有人認為他憨痴不懂事。曾經弄到瓜果,他總是進獻給過繼的母親任氏。任氏說:“《孝敬》上說:‘只給父母牛、羊、豬的奉養,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點教化人的書,心思尚未進入正道,你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寬慰的啊。”說到這裡,任氏就嘆息著又說:“唉,從前孟子的母親三次搬遷居處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親兌現對小孩殺豬的諾言來教育他,難道是我居家沒有選擇好鄰居,對你的教育有所疏漏,為什麼你竟這樣愚鈍不開竅呢!你修養自身,勤奮學習,是你自身的收穫,與我有什麼關係呢?”說著說著就對著皇甫謐涕泣起來。皇甫謐於是被感動而振作起來,跟著同村人席坦讀書接受教育,勤勉努力從不懈怠。皇甫謐居家貧寒,他親自在田間播種與收穫,帶著經書而種田,於是博覽通曉各種典籍以及諸子百家之言。為人沈靜,極少額外的欲望,這才產生了高尚脫俗的思想,以寫書作為自己的要務,自號玄晏先生。寫有《禮樂》、《聖真》之類論著。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度 ②或 ③輒 ④進 ⑤余 ⑥篤 ⑦涕 ⑧居 ⑨務
2.翻譯:
①目不存教
②無以慰我
③何爾魯鈍之甚
④自汝得之,於我何有!
⑤躬身稼穡
3.“就鄉人席坦受書”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① 就在同鄉人席坦那裡讀書;
②到同鄉人席坦那裡借書讀;
③到同鄉人席坦那裡去讀書。
4.理解:①“孟母三徙”的故事說明什麼?
②曾父烹豕(同“豬”)的故事說明什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