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參,是一種主要分布於印度洋的海參品種。體長一般為200mm,寬約40mm。體呈圓筒,前端較細。口偏於腹面,具觸手20個。背面有6行圓錐形大疣足,疣足基部直徑約10mm,高7~8mm。腹面管足排列常有變化,一般排列為3縱帶,中央帶較寬;但有時排列為4縱帶,中央帶有一狹的裸出區;也有的管足散布於整個腹面,排列無規則。肛門稍偏於背面,周圍有一圈小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海參
- 拉丁學名:Colochirus robustus
- 分布區域:印度洋
- 繁殖方式:卵生
- 學科:生物
- 領域:生命科學
簡介,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境分布,性狀,
簡介
習性:性情溫和。
體形特徵:7.5(厘米),全身鮮黃色,頭部成水草催棵永裝。
食性:雜食。
護理:水溫,24~27℃,PH:8.1~8.4,比重:1.020~1.025。
外形特徵
體長30-40厘米,呈圓筒狀,前端較細。口在前端腹面,具小形觸手20個。背面巴閥勸辨有6列大形圓錐狀疣足,疣足的基都直徑約為10毫米,高約7-8毫米;但酒精標本的疣足常和棵良龍收縮變低和不明顯。腹面管足的排列常有變化:一般的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最寬;但有的排列成4縱帶,正中間有一狹窄和不具管足的裸出帶;也有的管足散生在整個腹面,排列無規則。肛門在後端,稍偏於背面,周圍有一圈小疣。
皮膚內的骨片有桌形體和扣狀體:桌形體的底盤為方形或不規則的圓形,周緣具小孔8-10個;它的塔部由4個立柱和一個橫樑構成,頂端具小齒12-16個(1)。扣狀體成橢圓形,具穿孔3或4對。生活時背面多為淺褐帶草黃色,但隨著環境的不同,舟企獄色澤的深淺常有差異;疣足常呈白色,但基部色較深;腹面顏色較淺,多為草黃或稍帶白色。
皮膚內的骨片有桌形體和扣狀體:桌形體的底盤為方形或不規則的圓形,周緣具小孔8-10個;它的塔部由4個立柱和一個橫樑構成,頂端具小齒12-16個(1)。扣狀體成橢圓形,具穿孔3或4對。生活時背面多為淺褐帶草黃色,但隨著環境的不同,舟企獄色澤的深淺常有差異;疣足常呈白色,但基部色較深;腹面顏色較淺,多為草黃或稍帶白色。
生活習性
動物生活時為淺黃或淺褐色,但隨所棲息的環境,色澤深淺常有些變化,但疣足基部常呈白色;腹面顏色較淺,多為淺黃白色。生活在潮間帶中潮區和低潮區石下或珊瑚礁下。
生境分布
棲息於潮間帶珊瑚礁旁或岩石下,大型個體多在海水較深處。國內分布於雷州半島、海南島、西沙群島等淺海。
性狀
體呈筒狀,前端較細,背6列大蒸殼雄型圓錐狀疣足。腹面管足常排列成3~4縱帶,中間一帶最寬,正中間有1條狹窄不煮檔束具管足的裸出帶。體台匙色背面淺褐色帶草黃色,疣足白色,基部色深。腹面色淺,多為草黃色或稍帶白色。皮膚內骨片為桌形體和扣狀體。氣腥,味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