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泥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uángní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3
- 性質:歷史地名
黃泥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黃泥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在黃泥田村附近,且黃姓村民居多,故名。歷史沿革1983年政社分設,設立黃泥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8月18日,第一次村名居委會撤併,和平村和黃泥村合併,更名為東陽澄湖村。...
黃泥村是貴州畢節市大方縣黃泥塘鎮下轄村。黃泥村地理面積22.1㎞2 轄16個村民組,1542戶5422人、耕地面積4019畝。地理面積22.1平方公里工作性質: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在農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實行自治,即村民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
1963年3月,恢復黃泥公社。1984年,改為黃泥彝族滿族苗族鄉。1991年12月,撤區並鄉建鎮,由黃泥彝族滿族苗族鄉、戛木彝族鄉和天橋彝族苗族鄉的大堰村3個鄉合併建立黃泥彝族苗族滿族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黃泥彝族苗族滿族鄉轄8個行政村:桃園、小坡、壩子、朝門、龍塘、石丫、戛木、大堰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9...
拖拖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水磨鎮黃泥寨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0公里,距離鎮4.50公里, 國土面積1.00平方公里,海拔238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年降水量1252.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400.00畝,其中人均耕地2.70畝;有林地6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改黃泥區,轄牌樓、痘姆、黃鋪、桃鋪、古井、羅漢、黃泥。2011年末,黃泥鎮轄黃泥1個居民委員會,勝利、前進、文昌、金湖、付祠、龍坦6個村民委員會。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黃泥鎮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文昌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泥鎮地處潛山市西南部,東與王河鎮接壤...
川邊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經職能部門審核審查後報送縣政府審批同意命名。地名含義 因位於四川、湖北兩省交界處故名川邊村。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而設立川邊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1年置黃泥村。1958年改稱管理區。1962年設川邊大隊。1983年改稱川邊村。2002年撤銷川邊村,所屬行政區併入黃泥村,隸屬...
瓦屋村村民委員會,1983年由瓦屋大隊改為瓦屋村村民委員會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相傳一李姓人之子拾了官人文包而交,官府即給蓋了瓦屋,莊以此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得名瓦屋大隊,1983年改為瓦屋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河北村村民委員會併入黃泥溝村村民委員會。至此,瓦屋村村民委員會消失。
黃桂村村民委員會是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轄村名黃桂而得名。山坑水經過村前,雨季時常有黃泥洪水灌注,故名黃注。民國後期以方言同音改為黃桂。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黃桂行政村,屬宣平縣崇義鄉。1958年劃歸麗水縣管轄,同年公社化時屬崇義管理區。1961年成立崇義公社時,建為黃桂大隊。1984年3月建立黃...
黃樓村民委員會,1983年設立,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自然村黃泥樓中取二字而命名。歷史沿革 1935年至1947年屬張林鄉,1948年至1956年是湖東鄉的一部分,1957年屬張林鄉塘東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為八大隊,1960年為七大隊,1961年改為黃橋大隊,吳革(1980)139號文1980年12月1日改為黃樓大隊,1983年政社...
黃泥壩社區位於湖北省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2002年由黃泥壩村民委員會轉行而來,居委會地處城郊,距離恩施文化、政治中心2公里,恩施機場僅1公里,209國道從社區中心橫穿而過。自然環境易人,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全居委會共有2個居民小區,農戶625戶,共有農業戶口1328人。現有耕地358.25畝,人均耕地0.26畝...
勤豐大隊村民委員會 勤豐大隊村民委員會是1956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取“勤勞豐收”之意。歷史沿革 1949年5月3日廣柏鄉人民政府成立,勤豐地區屬該鄉領導。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命名為“勤豐大隊”。2000年勤豐大隊與黃泥頭村合併,稱黃泥頭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勤豐大隊”該名稱廢除不用。
塘屋村村民委員會是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屋場前有一口池塘,得名塘屋,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36年元月成立岳西縣以前此地屬潛山縣第六區;解放初屬來榜鄉;1961年設塘屋大隊,屬來榜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鄉、大隊改村,設塘屋村,屬來榜鄉;1992年3月撤鄉並鎮,屬來榜鎮;2004...
西黃泥坎社區是因居民委員會位於西黃泥坎而得名的地名。地名來歷 1960年,此地為天然形成土坎,土質屬黃土,故名黃泥坎。黃泥坎村以東西為界限,分為東黃泥坎村和西黃泥坎村。歷史沿革 現西黃泥坎村村民委員會成立於1983年。後因動遷改制,改名為西黃泥坎社區。2007年根據沈新區委發[2007]16號檔案撤銷西黃泥坎...
黃泥井 黃泥井是貴州省地名,廢止於1984年,因該自然村內有一口黃泥修建的水井,故得“黃泥井”之名。歷史沿革 黃泥井得名於1949年前。1984年4月,進行機構改革,撤消人民公社制,改為鄉建,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組時停止使用。地名含義 “黃泥井”指用黃泥修建的水井。
2008年,設雙園居民委員會。2010年,碧溪村改居民委員會。2011年末,黃泥塘街道轄雙園、新立、福嶺、高溪、鳳陽、市場、公園、朝陽、旁山沖、花廟沖、索橋、譚家山、洪家州、碧溪14個居民委員會,漣濱、東來、曹家、南陽、恩口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57個村民小組、376個居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黃泥塘街道轄14...
黃泥山堡 黃泥山堡是貴州省地名,因該自然村位於黃色泥土較多的山堡上而得名。地名含義 黃泥山堡,即一個位於黃色泥土較多的山堡上的農村聚落。歷史沿革 黃泥山堡之名起於1949年前;1984年4月,人民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組時停止使用。
半塢村村民委員會 半塢村村民委員會,199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村莊半塢,村莊位於深山塢的一半處,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半塢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84年建立半塢村委會,屬大障鄉;1992年撤鄉並鎮,與黃泥口塔、小源、天了墓、大嶺腳、東上莊村委會合併成立大障村委會,屬北村鄉。
范張村村民委員會,200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戈張村和范巷浜,故取聯合名“范張”。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南厙鄉范張、黃泥行政村一部分和姚果行政村一部分;1955年先後組建共和、黃泥2個初級社;1956年1月併入大新高級社;1958年10月成立公社時,與三星高級社合併為前港公社九大隊;1959年7月分建為...
地塘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因所在行政區域及職能範圍而得名。地名含義 因棣棠河流至境內郭家壩處潛入地下,由於長期淤泥阻塞下水坑道,一遇漲水消退十分緩慢,水積地面成塘,人們呼之為地塘,遂以名村。此點為地塘村村委會駐地及辦公場所,負責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等...
化聯村是貴州畢節市大方縣黃泥塘鎮下轄村。化聯村1308戶5154人、其中:女2505,耕地面積3966畝。地理面積18.7㎞2 工作性質: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在農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實行自治,即村民自治組織。轄區範圍:地理面積18.7㎞2 轄13個村民組 業務...
深凼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境內地形地貌及其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原名勝利大隊,後以境內深水凼更名。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黃泥鄉二保,1949年後為二村,1958年叫石撻管理區,1962年取名石塔大隊,1966年後取名為勝利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改名為深凼大隊,1984年...
黃坪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境內有黃泥坳,坳上有塊平地,得名“黃坪”,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為黃坪大隊,隸屬於躍進公社。1961年隸屬於水坪公社。1983年為黃坪村,隸屬於水竹坪鄉。2008年,隨水竹坪鄉併入古碑鎮。2008年,黃坪村被水坪村合併。
哈砬子村村民委員會,1980年設立,1992年7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此屯附近地質地貌多為岩漿石而得名。歷史沿革 1934年,偽滿建屯屬金川村管,解放後歸黃泥崗第八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黃泥崗管理區所轄。1980年從黃泥崗大隊分立,新建大隊得名哈砬子大隊。1983年人民公社體制改革,改稱哈砬子村村民委員...
雲木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因所在行政區域及職能範圍而得名。地名含義 雲木村村委會駐地及辦公場所,負責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等。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棣棠鄉第一保的,1949年初仍舊。1951年析置為村。以境內地名雲木頭取名雲木村,屬棣棠鄉。1958年人民公社時,改稱...
地名含義 “中屋”:轄區的一個自然村,地名“中屋村民委員會”指以中屋自然村命名的聚居場所。 歷史沿革 解放前夕屬大阿區大阿鄉。解放初屬大阿區黃泥鄉。1953年屬大阿區新建鄉,1958年屬大阿公社,1961年屬黃泥公社,1968年併入大阿公社,2001年屬西牛鎮。後併入新建村。
1952年屬勝利縣第七區(濫泥畈區)濫泥畈鄉;1955年屬羅田縣濫泥畈區濫泥畈鄉;1958年屬天堂人民公社濫泥畈管理區;1961年屬天堂區濫泥畈人民公社第三生產大隊;1975年屬九資河人民公社濫泥畈管理區黃泥塘大隊;1984年屬僧塔寺區濫泥畈鄉黃泥塘村民委員會;1987年屬九資河鎮黃泥塘村民委員會至今。
黃堆集村位於鄆城縣城東南16公里,有黃東、黃西、黃南3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4500餘人。簡介 黃堆集村位於縣城東南16公里,有黃東、黃西、黃南3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4500餘人。黃堆集1928年屬鄆城三區。1958年屬黃堆集公社,1984年屬黃堆集鄉。發展歷史 黃堆集古稱黃泥崗,明為黃圭集,清改黃堆集。據該村李氏...
2011 年末,原歡墩鎮轄歡墩埠、孫淨埠、東方紅、朱孟、董淨埠、河窪、黃泥溝、介溝、坡石橋、朱范、石門頭、石溝埃、東窩子、太平、馬朱孟、李小灣 16 個村民委員會,下設 95 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班莊鎮下轄44個行政村:班莊村、曹頂村、上閆莊村、前閆莊村、新集村、古城村、趙班莊村、黃班莊...
譚家塝,以姓氏和地形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譚家”指譚姓居民,“塝”在當地的方言中是指地勢不太陡峭的山坡上具有一定面積的梯地。歷史沿革 清朝末期設此地名。清朝時期屬安仁里。民國時期屬西竹鄉。解放初期屬城廂區。1955年屬同心社。1958年屬同心2大隊。1980年屬黃泥崗大隊。1984年屬黃泥崗村民委員會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