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泛區考古與文物保護虛擬仿真實驗項目

黃泛區考古與文物保護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是河南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泛區考古與文物保護虛擬仿真實驗項目
  • 建設院校: 河南大學
  • 課程負責人: 魏繼印
  • 授課教師:李競艷、秦臻、侯衛東、葛奇峰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黃泛區位於我國東部,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區域。由於泥沙沉積較厚,黃泛區考古具有發掘難度大和文物保存好兩大特點。河南大學位於黃泛區中部的古都開封,具有開展黃泛區考古和教學的地域優勢,負著黃泛區考古的歷史使命。
考古學是融合歷史學、人類學、 社會學、政治學、地質學、地理學、生物學、物理學、材料學、測繪學等多種學科的交叉學科。因此,學生不僅需要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且需要具備一些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 知識、技術、和方法。
田野考 古發掘具有不可逆性,在發掘過程中操作不當會給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田野考古操作規程和文物提取方法等方面的實踐訓練,在傳統教學中無法完全實現。虛擬仿真實驗能夠讓學生通過反覆的實驗操作,熟悉相關流程和操作,提高熟練程度,從而減少考古發掘實際操作中的失誤,最大限度 地避免對文物的破壞。

教學目標

本虛擬實驗項目在“虛實結合,能實不虛”理念指導下,以開封順天遺址考古發掘為例,通過黃泛區考古和文物保護虛擬仿真實驗操作, 對考古發掘中常用的工具以實為主,對地層、文物及其他貴重物品和材料以虛為主,以培養學生對考古發掘和相關文物保護技術的掌握為中心,擬達到以下目的。
1.在田野發掘技術方面,了解各類地層堆積的成因和特點,熟悉田野考古的基本程式,掌握分辨遺蹟疊壓打破關係的技巧。
田野考古是考古學最基礎的環節,主要是為考古學研究提供科學的原始材料。田野考古發掘必須遵循地層堆積的基本原理,從正常地層堆積形成的反過程進行操作,即自上而下、從晚到早的順序進行發掘,根據地層和遺蹟之間的疊壓和打破關係,判斷其相對早晚關係,總結出不同階段遺蹟和遺物的特徵,發現其演變的基本規律。地層學是田野考古的一一個基本方法,其原理是晚期地層疊壓早期地層,晚期遺蹟疊壓和打破早期遺蹟。運用地層學的方法判斷各類地層和遺蹟之間的早晚關係是考古專業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土質、絕以及包含物的不同是判斷的主要依據。判斷地層和遺蹟之間的早晚關係,需要經過系統地訓練和反覆練習,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錯誤,確保科學。通過虛擬仿真訓練,能夠反覆練習,而不對文物造成破壞。
2.在考古信息採集方面,了解河流沖積平原的堆積特徵,熟悉考古所需的各類文物和信息,掌握各類文物和信息的提取方法。
考古發掘的信息採集包括遺物的收集、科技考古測試標本的採集、繪圖、照相、測繪等,都需要相應的技術和方法,並經過多次的練習才能夠熟練掌握。通過虛擬仿真實驗,不僅便於學生熟悉各種程式的操作流程,且便於教師的課堂考核。
3.在脆弱文物提取方面,了解脆弱文物的種類和特性,熟悉提取脆弱文物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掌握 脆弱文物
提取的方法。
黃泛區由於黃河泥沙的淤積,保存了很多如木器等有機質文物。經過長時間的腐蝕,這些文物非常脆弱,需要整體提取到實驗室進行清理、加固和保護。因此,在黃泛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人員必須掌握脆弱文物的提取方法,才能使考古發掘正常進行。脆弱文物的提取需要一些具和材料,學生必須掌握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原理和性能以及操作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因為脆弱文物不能隨便翻動和觸碰,操作不當非常容易被破壞,故需要熟練地進行操作,才能確保文物安全。通過虛擬仿真實驗,不但可以反覆地進行練習, 而且不破壞文物,可以提高學生的熟練程度,使他們在將來的考古發掘中更加得心應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