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

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

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黃河農耕文化、保護農耕文物的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是一家民營博物館,博物館選址在開封市龍亭區北郊鄉北官莊村可望莊園(開封)田園旅遊度假區內,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館內面積500平方米,分為農耕廳、生活用具廳、農村手工作坊展廳、農村生活娛樂展廳等6個展廳。展出的物品分為木器、石器、鐵器、銅器、瓷器等。物品時間上至明清,下至上世紀80年代末。目前,館內已從民間收集各類文物6000餘件,經專家鑑定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文物2000餘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
  • 外文名稱:Museum of farming culture of the Yellow River
  • 類別:黃河農耕文化
  • 地點:東京船說水莊園
  • 竣工時間:20150702
  • 開放時間:9:00—16:30
  • 館藏精品:北宋官瓷、馬車、太平車、鏢車等
概況,建館主旨,特色,

概況

開封市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位於開封市龍亭區北官莊可望莊園(開封)田園旅遊度假區內,占地1000平方米,館內面積500平方米。開封市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以黃河農耕文化為主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生動展示了開封黃河地域文化歷史發展的各個方面。博物館開辦旨在通過將農村、農業、農民的各種元素匯集起來,進而全方位勾畫近現代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全景圖,再現農耕發展的歷史畫卷,完整展示農耕文明向現代農業文明轉變的歷史節點,把久遠的黃河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傳承和弘揚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保護、傳承黃河農耕文化。

建館主旨

黃河沿岸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幾千年來,黃河地區在傳統農業文明的演進發展中始終處於中心地位和先進行列之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農耕文化成果。直到現在,黃河沿岸地區仍在全國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當歷史跨入20世紀後期,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和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生產工具和農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等已經或正在發生著革命性變革。我們在為時代進步無比高興的同時,也對漸行漸遠的傳統農耕文化充滿著深深的懷念。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不能忘卻歷史記憶、丟棄傳統文化的。站在這個時代轉換和文明嬗變的歷史節點上,東京船說水莊園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傳承的使命感,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博物館管理辦法》關於“鼓勵優先設立填補博物館門類空白和體現行業特性、區域特點的專題性博物館”之精神,創建了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旨在搶救性收集、存留、研究和展示中華民族傳統農耕生產生活器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為記憶農耕文明、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教育子孫後代做出積極的貢獻

特色

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力求差異化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以簡要概括為五個字:一是“中”,就是立足以河南省為主要區域的大中原,努力挖掘和生動展現中國中部地區傳統農耕文化的特徵和風貌;二是“近”,就是以當下為歷史立足點回望過去,重在記載和展示近代以來農耕文化面貌,著力把握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農業文明轉變的歷史節點,真實記錄和展現剛剛消失和正在變化的事物和境況;三是“深”,就是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技”的歷史脈絡、文化底蘊和功能原理,突出教育功能、研究功能和文化內涵;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農耕社會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農村風貌和文化現象,努力勾畫出中原農耕文化的全景圖;五是“真”,本館展品不求外觀華麗,但求真品真實,寧缺勿仿,寧舊勿新,所有展品均記載出處及捐獻人,儘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傳統農耕風貌,“接地氣、通民情”是本館的突出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