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漂流

黃河漂流

1987年,一群正處在“精神青春期”的年輕人自發組織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與北京青年黃河漂流隊、安徽馬鞍山黃河漂流探險考察隊協作共進,成功首漂黃河,被譽為“人類漂流史上前無古人的一次壯舉”:這是中國人首次用無動力工具完成的對黃河的全程漂流探險,漂流隊一寸不落漂完了黃河全程,填補了世界探險史的空白。漂流過程中,7名勇士壯烈犧牲,其中4位是河南人,但黃漂與中國女排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並稱為當時中華民族的兩支精神催化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河漂流
  • 首漂時間:1985年6月
  • 首漂人:堯茂書
  • 首漂長度:1200餘公里
漂流詳情,原因為何,民間自發,黃河漂流歷史,源頭首次親吻,源頭首創記錄,險情與遇難,男兒不後退,與命運抗爭,

漂流詳情

原因為何

原因很簡單,與長江漂流有關。1985年,得知美國人出資30萬美元購買長江首漂權的訊息後,西南交通大學的堯茂書於當年6月北上長江源頭姜古迪如冰川,獨駕孤舟“龍的傳人”號,搶先開漂。由於沒有後勤救援,堯茂書在長江上游漂流了1200餘公里後,於7月24日在金沙江通伽峽段遇難……
堯茂書之死,在中國驟然喚起了江河探險熱潮:1986年6月18日,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以郎保洛為首的8名青年前往長江之源開漂;3天后,北京、天津、四川、安徽等省市40多名勇士組成的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也抵達長江源頭,放筏開漂;當年7月,中美聯合長江上游探險隊也抵達長江源頭準備漂流。
據記載,這年的6月到11月間,這3支隊伍在長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漂流探險搏鬥。競漂結果是美國人中途退出,餘下兩支國內長漂隊伍在競爭中會師同漂,並於11月12日抵達長江入海口處。
雷建生、郎保洛、袁世俊、馬雲龍等人是兩支國內長漂隊員。當長漂至豐都鬼城時,雷建生與馬雲龍的一次夜聊,促成了次年的“黃漂”壯舉。
“黃漂”隊員都知道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北京隊隊員馬揮親歷並記錄的一段話。
當他們漂流至青海省的尕瑪羊曲時,兩位當地的婦女圍觀交談:
“他們在幹啥?”
“去峽谷划船哩。咱們這裡的峽谷從來沒有人敢去,村里一個娃不服氣,自己划船進峽谷,再也沒有出來,現在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這個娃了。”
“這就是漂流探險,去沒有人去過的地方,去常人不敢去的地方,探索人類未知的領域,然後,大家都知道你了。”勇士們說,“黃漂與長漂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還原了漂流的本質。”
他們為什麼去漂流?一個漂流隊員說:“如果說長漂是被動倉促的,那么黃漂則是主動的民間自發行為;長漂有濃厚的民族情結,而黃漂更多的是一種探險活動,也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些人的一種責任。我們做了中國人應該做的一件事。”
“我參加黃漂是出於民族情結和個性張揚,追求個人價值的體現。漂流之後,很多人的性格都變得有些桀驁不馴了,有征服者的感覺。這種動機在黃漂隊員中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民間自發

1987年4月10日,由河南省青年自發組織的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宣告成立,4月中旬將奔赴黃河源頭。這支隊伍是以原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部分隊員為主力組建的,隊長是雷建生和郎保洛。
1987年4月,共有3支不同的黃河漂流探險隊先後趕到海拔5000多米的黃河源頭巴顏喀拉山北麓,他們都是民間組織,分別是“河南黃河漂流探險隊”、“北京青年黃河探險科考隊”和“ 馬鞍山愛我中華黃河漂流考察隊”。

黃河漂流歷史

源頭首次親吻

黃河的兩個源頭——約古宗列曲卡日曲分別發源於雅合拉達合澤山和各次各雅山,相距21公里。這一帶海拔在4800米以上,氣候惡劣,缺氧量達40%,這是征服黃河的第一道難關。30日清晨,隊長雷建生、郎保洛各率一支分隊由麻多鄉衝擊源頭,晚上9時,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郎保洛率領的分隊抵達約古宗列曲源頭。隊員們把一塊鋼製的碑豎在雅合拉達合澤山上,全體隊員在碑前合影,並發射了三顆信號彈。隊員們宣誓:“不達入海口,誓不罷休!“

源頭首創記錄

4月30日和5月12日,兩支分隊分別到達了黃河兩個源頭約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從源頭下漂。在先後抵達兩源匯合處後,13名隊員駕著三隻大船、兩隻小船,穿過了風急浪高的扎陵湖和巨冰漂浮的鄂陵湖。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隊員們遇淺灘就下水推船,遇冰原就上冰拉船,不少隊員多次陷入冰洞遇險。經過艱苦奮戰,終於全體安全穿過這段航程,首創一寸不落漂完包括雙源地內的兩個黃河源頭的記錄。
經過20多天的艱苦拼搏,河南隊終於衝出了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河源地區。5月24日全隊到達瑪多縣城,從而取得了第一階段漂流的成功。在瑪多縣進行了一天的休整後,隊員於26日清晨繼續下漂。
剛開始幾天,漂流條件不太惡劣,3支隊伍幾乎是齊頭並進。但到了青海省瑪沁縣附近的拉加峽,形勢頓時嚴峻起來。在黃河此段約10公里的河道上,幾乎全是落差巨大的瀑布狀峽谷,沒有任何動力設施和先進救援設施的探險隊員們,只能全靠勇氣和划槳技術硬闖。他們必須從落差達數十米的黃河瀑布上,順急流像拋物線一樣落下,一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而且200公里範圍內無法救援。
至此,3支探險隊在異常惡劣的漂流環境下,終於抱成一團。當時河南隊在技術和經驗上較勝一籌,因為河南隊的雷建生等人成功在長江漂流過。
黃河漂流

險情與遇難

黃河在瑪沁縣拐了一個180度大轉彎,由阿尼瑪卿山南麓流向北麓。阿尼瑪卿山北麓與相鄰地區落差明顯,形成黃河比降最大的長峽谷,全長216公里、落差588米的拉加峽。其中軍功鄉以下的河段,位於阿尼瑪卿山主峰正東,險惡尤甚
6月13日下午,雷建生等人分乘兩隻橡皮船和一隻密封船,與北京隊一起從軍功鄉下漂。船至軍功以下10公里處遇險,雷建生所乘密封船翻船後4人落水,除袁世俊上岸脫險外,雷與其他兩名隊員被激流沖走。袁世俊上岸後,與另外一名隊員又乘密封船追尋時,但船也失去控制,被激流沖走。
17日、18日連著下雨,河水明顯上漲,考慮不使接應者等待時間過久,19日下午3點半,雷建生、郎保洛決心放船沖灘。5分鐘後即翻船,幸而雷建生在船頭、朱紅軍和張寧生在左右兩側,袁世俊、郎保洛在船尾均抓住船繩,人還都在,稍過片刻,袁世俊便感到不妙——水太涼,每個人的牙齒都凍得“吧嗒吧嗒”響。其後,五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勵著在水中搏鬥約1小時,但始終未能將船翻過,郎保洛、朱紅軍和張寧生最終因水冷、手麻、力盡,先後停止呼吸、離船而去,雷建生雖緊挽船繩,但不幸頭部觸礁而亡,僅袁世俊昏迷後僥倖隨船漂至回水處得以獲救。
“我游到岸邊,精疲力竭爬上岸,獨自上山慢慢地走。我在山上採到兩棵大黃,它的稈酸酸的,4天,整整4天,靠這兩棵大黃和山上的泉水,我活了下來。後來,多虧北京隊看到我在山上行走,才被當地政府營救。”
20日上午,朱紅軍、郎保洛、張寧生、雷建生的遺體先後被發現……

男兒不後退

7月5日,當北京隊改密封船用敞船漂流時,為確保惡浪不再打翻船,隊員們想出個好主意,就是在岸上用100多米長的尼龍繩拴到船上,控制速度。船剛衝到尕馬羊曲,眼看小船就要順利通過,沒承想河道里突然出現一個快有一人高的跌坎。隊員們有的奮力拉繩,有的使出全力拚命壓著船艙,但急流還是把船撞翻,船上6名隊員全部落水,隊員楊浩不幸遇難。“他孩子5月4日出生,當時剛滿倆月,楊浩卻一面都沒見著。”北京隊當時的負責人於忠元現在回想起來,也嘆息不已。
此前的6月11日,馬鞍山隊漂流龍羊峽時,湯立波和張建安像3支隊伍的所有隊員一樣,為了踐守“萬里黃河一寸不落去漂流”的誓言,也在拼搏中遇難。

與命運抗爭

壺口瀑布位於600公里長的晉陝峽谷下段,這裡被認為是黃河漂流中最大的險關。9月2日和8日,安徽隊和北京隊先後乘密封船安全漂過壺口瀑布,而河南隊則決定用普通敞開式橡皮船突破這一天險。11日中午,隊員登上橡皮船,從瀑布上游約500米處開始下漂。他們沿著壺口西部一股側流接近瀑布,順流而下,跌入深谷,在接近壺底時,橡皮船翻扣下去,李朝革緊抓船繩冒出水面,縱身躍上船底,看到朱磊還悶在船艙,伸出手去一把抓住朱磊拽上了船底,在巨浪中繼續下漂。在壺底的1000多米漂程中,橡皮船又翻了兩次,兩位隊員迅速從容地爬到船上,向兩岸歡呼的上千名觀眾揮手致意。
在兩岸民眾的注視下,李朝革在晃晃悠悠的船底上,猛然做了一個倒立。這個倒立在人們驚喜的淚水中被形容為“與命運抗爭的一個倒立”。從此,每逢黃漂隊集會,總會聽到有人笑著說:“哎喲,我那個哥們兒喲,居然在翻船上拿了個大頂……“
黃河黃河
此次黃河漂流到當年9月25日勝利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