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論與評價》是有關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理論與評價的專著,主要內容包括六個部分:(1)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論及研究方法;(2)黃河流域水資源量可再生性變化特徵及其影響因素;(3)黃河流域水質特徵分析及水資源的水質水量綜合評價;(4)黃河流域及其主要城市水資源可再生性綜合評價;(5)黃河流域水體交換規律及水文模擬;(6)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維持閾值。《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論與評價》以全新的視角探討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在系統探討黃河流域水資源的水量再生、水質恢復、自然再生、社會再生的基礎上,建立了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的基本理論體系,開展了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評價,探討了流域水資源的可再生能力,確定了水資源可再生性維持的閾值。《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論與評價》研究成果對於實現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也可為其他流域水資源管理提供借鑑。《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論與評價》可供流域管理部門、科研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有關大專院校師生閱讀。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意義
第二節 黃河流域水資源評價研究進展
第三節 研究目的和本書結構
第二章 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理論
第一節 水資源可再生性基本特性
第二節 水資源可再生性基礎理論體系
第三節 水資源可再生性評價的內容
第三章 黃河流域水資源量自然可再生變化
第一節 黃河流域概況
第二節 評價分區與評價數據獲取
第三節 黃河流域水資源量自然可再生再化與預測
第四章 黃河流域水資源量可再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 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的氣候背景
第二節 地理位置對水資源可再生性的影響
第三節 蒸發與河道水量補損對地表水資源的影響
第四節 降水與非降水因素對天然徑流量衰減的作用
第五節 氣溫-降水-徑流的相關關係
第六節 土地利用/植被覆蓋與水資源可再生的關係
第七節 人類取用水對徑流量的影響
第八節 太陽活動對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影響
第九節 氣候變化對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影響
第十節 黃河流域污染物排放分析
第五章 黃河流域水質水量綜合評價
第一節 黃河流域水體污染特徵
第二節 從水質水量相結合的角度評價黃河水資源
第六章 黃河流域水質恢復能力評價及水質恢復機理研究
第一節 黃河流域水質恢復能力評價
第二節 黃河流域水質恢復機理
第七章 黃河流域主要城市水資源社會可再生性評價
第一節 城市水資源社會可再生性
第二節 黃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資源社會可再生性評價
第八章 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綜合評價
第一節 水資源可再生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第二節 指標體系的篩選
第三節 水資源可再生性評價標準的建立
第四節 不同評價方法的評價結果
第九章 黃河幹流黃型河段水體交換與傳輸特徵評價
第一節 水體交換與傳輸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黃河幹流典型河段更替周期及平均傳輸時間變化趨勢分析
第十章 基於文化模型的黃河流域水資源模擬
第一節 緒言
第二節 水文模型的構建
第三節 模型率定與驗證
第四節 變化環境下徑流預測
第十一章 黃河流域水資源可再生性維持閾值
第一節 水資源可能再生維持閥值基本理論
第二節 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的最小生態環境需水量閾值
第三節 人類可在利用的最大水資源開發利用閾值
第四節 維持一定水環境功能的污染物排放閾值
第五節 控制社會經濟關鍵要素的發展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