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是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波、趙艷。

基本介紹

  • 書名: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
  • 作者:張波、趙艷
  • ISBN:9787563624331
  • 頁數:139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8-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由張波,趙艷編著。由中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內容豐富,並在特殊的配有插圖。《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可供地質、環境、水文、生態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生產和管理工作的人員參考,也可供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

  

內容簡介

《黃河三角洲重大環境地質問題研究》針對影響土地資源與採油安全的海岸帶侵蝕問題,套用RS與GIS集成技術對1976至2004年的遙感數據進行了分析,得出了黃河三角洲近30年來的海岸線變遷規律與模式,並採用統計方法建立了海岸線預測模型。

作者簡介

張波,1967年7月15日生,山東省東營市人,地質工程博士。現任東營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兼任山東省地質學會理事、山東省礦業協會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山東分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等。先後在東營市地質礦產局、國土資源局長期從事黃河三角洲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方面的技術及管理工作,組織和參與過多個國家和省地質調查和勘察項目,發表著作、文章和報告20多篇。曾獲CCOP(東亞及東南亞地球科學項目協調委員會)海岸帶計畫項目獎,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三等獎1次,省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2次,國土資源部“十五”科技先進個人。
趙艷,1968年8月2日生,山東省濱州市人,副研究員。1989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農學學士,後獲山東大學碩士學位。現任東營市知識產權局辦公室主任,兼任山東石油學會理事。先後參與過多個黃河三角洲海洋地質、農業地質、鹽鹼地治理、海滷水綜合利用等項目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三等獎1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情況
三、主要內容
四、主要研究特色
第二章 黃河三角洲自然地理與環境地質背景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研究區位置及社會經濟條件
二、研究區氣候條件
第二節 地形地貌
一、地形
二、地貌
第三節 區域地質
一、構造
二、地震
第四節 環境地質
一、液化砂土分布
二、軟土分布
三、鹽漬土分布
第三章 黃河三角洲沉積與侵蝕及岸線變化趨勢與規律
第一節 黃河流路的形成及演化
第二節 近代及現代黃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及結構
第三節 黃河三角洲海岸帶的主要特徵
一、概述
二、潮波和潮流特徵
三、波浪特徵
四、沉積環境類型
五、水下三角洲的海岸作用
第四節 海岸的淤積與模式
一、三角洲造陸速率與陸域來沙量的關係及臨界條件
二、三角洲造陸速率與陸域來水量的關係及臨界條件
三、綜合臨界關係
四、上述經驗模型的套用意義
第五節 海岸的侵蝕及模式
一、侵蝕的地質地貌特徵
二、侵蝕速率
三、侵蝕因素
四、侵蝕與岩性的關係
五、侵蝕模式
第六節 套用RS和GIS集成分析研究海岸帶變遷
一、刁口段海岸帶變遷
二、黃河港段海岸帶變遷
三、河口段海岸帶變遷
第七節 海岸穩定性綜合評價
一、海岸侵蝕速率估計
二、穩定性分析與評價
第八節 海岸侵蝕預測分析
一、用回歸分析方法進行海岸侵蝕預測的可行性
二、回歸方程的建立
三、模型識別的AIC準則
四、模型檢驗
五、海岸侵蝕預測回歸模型
第九節 海岸帶侵蝕防治對策
第四章 地表水體與表層土體的石油污染模式與質量評價
第一節 主要的污染部門及排污種類
一、主要工業污染部門
二、主要污染企業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種類
第二節 納污水體基本情況
第三節 地表水體環境質量評價
一、河流
二、油田淺海海水
第四節 表層土體的石油污染
一、土體石油污染源的結構分析
二、區內表層土體石油污染現狀評價
第五章 南部地區鹹水入侵的產生與發展趨勢
第一節 水文地質概況
一、小清河南淺層地下淡水
二、沿黃河地帶淺層地下淡水
三、中深層地下淡水
四、深層地下淡水
五、淺層地下滷水
六、深層地下滷水
七、地下微鹹水和鹹水
第二節 地下水資源開採狀況
一、淺層地下水
二、深層地下水
第三節 地下水位動態信息
一、淺層地下水
二、深層地下水
第四節 地下水化學動態信息
一、淺層地下水
二、深層地下水
第五節 鹹水入侵的原因與趨勢分析
一、鹹水入侵成因
二、鹹水入侵調查
三、成水入侵評價
四、鹹水入侵趨勢分析
五、鹹水入侵減緩階段起始時間預測
六、入侵過程中入侵速度與入侵距離的預測
第六節 水資源利用建議與鹹水入侵防治對策
第六章 結論及展望
第一節 結論
一、自然科學條件下海岸帶侵蝕問題
二、石油工業引起的水土體污染問題
三、淺層淡水含水層疏乾引起的鹹水入侵問題
第二節 展望
附 錄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