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虻科、虻亞科。瘤虻主要分布於古北區,有93種,其次是新北區,有54種,非洲區和澳洲區各12種,東洋區種類最少。我國瘤虻屬有39種,主要分布於廣西、四川、浙江、江蘇、湖北、山西,高寒和多森林地帶,在長江流域僅發現1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特徵,
形態特徵
成虻體粗壯,中型至大型,體長10--24mm,多數為棕色或黑色種。其外部形態與虻屬相似。活時複眼大多為綠色,通常有3條紫色橫帶,僅有少數種類無帶或有1一2條帶;眼通常有絨毛。雌虻前額頂端有明顯的單眼瘤,極少數種類單眼瘤退化為3個分離的小點。基胛發達,通常呈方形、矩形、至直角。中胛通常呈線狀或菱形,與基胛分離或連線。觸角第3節背緣可具銳角、鈍角或直角,頂端通常有4個環節,也有少數種類有3個環節。翅透明,或在橫脈處有時具暗斑,R。脈具附枝或缺如。後足脛節無距。平衡棒通常具棕、黑、白。
生活特徵
雄虻以植物汁液為食,雌虻吸血,主要刺吸牛、馬、驢等大型家畜的血,有時也侵襲其他動物和人。虻白天活動,以陽光強烈的中午吸血量最為活躍。有時在幾個動物體表連續叮刺吸血,該習性在疾病的傳播上具有重要意義。成蟲棲息於草叢樹木中,多見於河邊植被上。虻的飛翔能力很強,每小時可飛行45~60km。
我國北方虻的活動季節在5月中旬至8月下旬之間,以7月份為高峰。一般雄虻的壽命僅幾天,雌虻可存活2~3個月。虻以幼蟲越冬,常在堤岸3~25cm深的土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