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枝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櫨枝葉,中藥材名。本品為漆樹科植物黃櫨的枝葉。功能主治為:清濕熱。治黃疸,水、火燙傷,漆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櫨枝葉
  • 漢語名稱:Huang Lu Zhi Ye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配伍,注意事項,化學成份,

來源

本品為漆樹科植物黃櫨的枝葉。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濕熱。治黃疸,水、火燙傷,漆瘡。

分布區域

1.分布於河北、山東、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分布於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生長環境

1.生於海拔700-1620m的向陽山坡林中。
2.生於海拔800-1500m的向陽山坡林中。

藥材性狀

葉片紙質多縮皺,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卵圓形至倒卵形,長3-8cm,寬2.5-10cm。灰綠色,兩面均被白色短柔毛,下表面沿葉脈處較密;葉柄長1-4-7.5cm。氣微香,味澀、微苦。以葉多、色綠、無枝者為佳。顯微鑑別葉的橫切面:上、下表皮均被較明顯的角質層,在毛基周圍的角質層呈放射狀,氣孔不定式,下表面居多;非腺毛多為單細胞,偶見分隔單列非腺毛,此分隔非腺毛長103-305-412μm,直徑27μm,以下表面為多;腺毛柄為單細胞,腺頭為多細胞。柵欄組織通常2-3列,海綿組織排列疏鬆,並有草酸鈣棱晶(方晶)及簇晶。維管束近於環狀,位於橫切面的中心。韌皮部明顯,其中具有樹脂道;木質部較發達,導管呈放射狀排列,中柱鞘為纖維群排列成連續的環,在中脈的基本組織中散有草酸鈣棱晶及簇晶。在上、下表皮內側通常各有數層厚用細胞。葉柄的橫切面:葉柄細長,取其中間直徑1.1mm部分切片觀察,表皮為1層細胞,外具毛茸,角質層明顯。表皮下有3-5層厚角細胞。皮層薄壁細胞有些具有草酸鈣簇晶;有些細胞有黑色團塊。中柱鞘纖維為連續的環狀;韌皮部分布有樹脂道,平均直徑約為64μm,細胞中有黑色團塊;形成層較明顯;木質部維管束呈壞狀排列。髓部為基本組織,有些細胞中有黑色塊。

藥理作用

從黃櫨的葉中所獲得的總黃酮甙製劑,口服80~160毫克/公斤有抗炎作用,對大鼠、小鼠的甲醛性腳爪浮腫有抑制細胞增生的作用,並增加毛細血管的抵抗力,對雞蛋白性水腫無效。此外因含鞣質故有收斂、抗菌作用,可外用治創傷;亦可內服以治胃腸炎等。

相關配伍

①治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黃櫨三錢。水煎服。
②治水、火燙傷皮膚未破及漆瘡:黃櫨適量,煎湯洗患處。(性味以下出《河北中藥手冊》)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化學成份

葉含鞣質達33%。鞣質中有沒食子酸、沒食子酸四糖、三沒食子醯葡萄糖、三甲基沒食子醯葡萄糖、黃酮類、飛燕草素3-半乳糖甙、越橘花青甙、矮牽牛素-3-葡萄糖甙、矢車菊素單葡萄糖甙、飛燕草素單葡萄糖甙、芍藥素單葡萄糖甙等。又含揮髮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