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條鰤
- 拉丁學名:Seriola aureovittata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5)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 亞綱:輻鰭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 亞目:鱸亞目Percoidei
- 科:鰺科
- 屬:鰤屬
- 種:黃條鰤
- 分布區域:北太平洋西部
- 域:真核生物域Eukarya
- 上綱:有頜上綱Gnathastomata
- 總目:棘鰭總目Acanthopterygii
- 總科:鱸總科Percoidea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生長繁殖,分類信息,
外形特徵
鰺科,上頜骨寬,其後上角較圓。側線上無棱鱗。幽門盲囊呈指形,約120-213個。脊椎骨ll+14。從吻至尾柄有一明顯的黃色縱帶。中上層魚類。體型較大,體長300-500毫米,大者可達l米多。生長迅速,可作為養殖魚類。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僅產於黃海與渤海。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我國各大沿海,日本,朝鮮半島和澳大利亞周邊海域遠離岸邊的外海岩礁區附近水域。
生活習性
黃條鰤生長速度很快,1魚齡體長45厘米,2魚齡體長就可達60厘米。作為一種海洋中分布極廣的掠食性 鰺科魚類群屬,除藍鰺(BLUERUNNER),馬鰺(CREVALLEJACK)等的形體呈其側扁外,其他如生活在熱帶及暖溫帶海域的長鰭鰤(CALIFORNIA YELLOWTALL)大鰤(GREATERAMBERJACK)和游戈於太平洋東海岸從哥倫比亞到智利附近海域的加州黃尾鰤(CALIFORNIA YELLOWTALL)以及我國沿海常見的杜氏(S`DUMERILI)和黃條鰤的體型都有著極好的流線型體態和分叉很深的極具力量的尾部,當快速遊動時能最大限度的減小與海水的摩擦力和前阻水流,如發射的“魚雷”般急速前行。
生活環境
黃條鰤通常在表層水溫20℃~25℃以上時覓食活躍,主食是鯷魚,玉筋魚等小型魚類及頭足類和甲殼類海生動物。大連地區每年七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為洄游期,黃海南部稍早一些,黃海北部長山列島一帶一般在8月下旬開始。黃條鰤幼魚(小於30厘米)多喜歡在海中漂浮物和水母,褐藻類植物的陰影下遊動覓食,成魚(大於40厘米)除個體較大(100厘米以上)的傾向於“單獨行動”之外,其他個體通常以數十條或近百條聚成一群實施“集團作戰”。黃條鰤屬掠食性食肉魚類,加之游速極快,多以中上層小型魚為食,黃海南部及黃海北部盛產的小鮐魚,提魚,鰔魚等都是黃條鰤的主要食物來源,八月下旬開始則以魷魚為主。
生長繁殖
隨季節的溫度變化做周期性洄游,產卵期多在春夏之交,即每年的5-6月份期間,卵呈球狀且呈浮性。
分類信息
黃條鰤Seriola aureovittata Temminck et Schlegel,分類學地位 tax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