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12月14日電 新華社黑龍江分社13日決定,停止記者顏秉光採訪報導工作,調離記者崗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桂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記者
起源,事實經過,
起源
針對近日網帖反映顏秉光在有些稿件中把家人作為採訪對象一事,新華社黑龍江分社經核查認為,顏秉光確實有部分稿件把家人作為採訪對象的情況,違反了新華社新聞報導的有關規定。為此,新華社黑龍江分社party組研究決定,停止顏秉光採訪報導工作,調離記者崗位。
新華社黑龍江分社要求分社全體采編人員,要認真落實和嚴格執行新華社各項采編規章制度,進一步強化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切實提高維護媒體公信力的自覺性。
事實經過
顏秉光專訪婆婆黃桂馥:
輝煌60年:"我的晚年不知要比我的父輩幸福多少倍"
新華網哈爾濱8月6日電(記者顏秉光)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生日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談及60年間的變化,曾任黑龍江省呼蘭縣(現哈爾濱呼蘭區)建國國小教師、榮獲黑龍江省特級教師稱號的72歲老人黃桂馥說:“除了生活水平的提升、男女受教育機會均等外,我明顯感覺到贍養老人方式的巨大變化,這個變化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增長。”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從幫扶弟妹‘間接養老’到圍繞父母‘全方位養老’。”黃桂馥回憶說,30多年前,每家每戶都有多則八九個、少則三四個孩子。自己就有兩個弟弟、1個妹妹,愛人家則有5個弟弟、3個妹妹。自己和愛人結婚後又生了3個孩子。自己和愛人的工資都是30多元,每月除了孩子的託兒費、柴米油鹽、菜金外,要千方百計擠出5元錢孝敬父母。當時呼蘭縣城與老家長嶺鄉包井村不通車,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都要步行兩個小時。 因為黃桂馥父母家和她家的孩子都多,她們那一代人對父母的孝敬更多體現在關照弟妹、為父母分憂上,直接給予父母的關心和問候少之又少:大弟弟結婚需要置辦一桌像樣的酒席,她和愛人四處借錢買來豆油、豬肉、小雞運回老家;小妹妹工作需要她求人幫忙,她和愛人二話不說四處找人,出錢出力毫無怨言。類似的事情做過很多很多,以至於父親臨終前拉著她的手說:“孩子,這個家拖累你了,爸謝謝你!” 黃桂馥感慨地說:“跟我的父輩比,兒子對我的贍養那叫全方位。我老伴三年前去世,我就跟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兒子兒媳除了請鐘點工幫我做飯、收拾屋子、洗衣服外,每天吃完晚飯後都開車帶我出去遛彎,逢年過節還要買禮物請吃飯。兒子怕我出門聯繫不上,還給我配了一部手機。前一陣子生病咳嗽,孩子們帶我去醫院做了全面身體檢查,確定沒事後才放心。去年,兒媳帶我和孫女在北京玩了半個月,天安門、動物園、博物館都去了。” “說心裡話,我的晚年不知要比我的父輩幸福多少倍。現在的孩子受教育程度高、尊老愛幼意識強,還都有生活情趣,跟他們在一起我很開心。”黃桂馥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過兒童節,一個城裡孩子花費知多少?
新華社哈爾濱6月1日電(記者顏秉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城市孩子在這期間的花費有多少?記者隨機走訪了多位幼兒家長,他們說孩子“六一”節的花費主要集中在置辦演出服裝、食品、玩具和遊玩等方面,少則200元,多則500元左右。
在哈爾濱一家台資幼丅兒園的幼兒瓤瓤今年不到5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兒童節前收穫頗多:奶奶出資買了一條花裙子和一件T恤衫,媽媽買了白裙、白褲、白鞋和白襪子,再加上各種漂亮的發卡、頭花等,爸爸在一家西式快餐店裡給她帶回了美食和精美的玩具,各種支出合計500元左右。
瓤瓤的奶奶黃桂馥告訴記者,小孫女聰明伶俐,學什麼東西都很快,尤其英語學得棒。今年兒童節前夕,幼丅兒園排演英語劇,小孫女被選中扮演一隻小蝴蝶,老丅師要求家長給孩子置辦白裙、白褲、白鞋和白襪子,孩子媽媽馬上買齊了所有物品。她由於腿腳不便走路費勁,就塞給孩子媽媽200元錢,讓她給孫女買份兒童節的禮物。
老年用品市場:6000億元“蛋糕”緣何遭商家冷遇
現年70歲的哈爾濱市民黃桂馥告訴記者:“幾年前我老伴得了腦血栓後遺症,走路很吃力,我一直想給他買一個穩當點的拐棍,可是走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店,就是沒有一個中意的。我常想在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患這病的人不少,都需要穩當、輕巧、易摺疊的拐棍,咋就引不起商家的注意呢?”現年72歲的哈爾濱市民
難見老人的“老年之家”
黃桂馥認為,“老年之家”有“硬傷”,所以才不愛去。她告訴記者:“天冷了人人都奔著熱乎地方去,尤其是老年人,可是‘老年之家’交不上包燒費,屋裡冷颼颼的。渴了喝不上熱水,管理員連一句熱乎話也沒有,讓人心裡不痛快。可免費‘體驗中心’就不同了,雖說人家是為了推銷產品,可熱情好客,工作人員相當有禮貌,一口一個大爺、大媽地叫著。屋子寬敞還暖和。”
社區民工工會:給農民工普通人的快樂和尊嚴
首家社區流動農民工工會成立的訊息引起了哈爾濱市各界的關注。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青年教師盧東興說;"農民工也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也是哈爾濱這座美麗城市的建設者,他們的合法權益理應受到尊重和保護。對於為農民工成立工會的做法,我十分贊同。農民工有了工會,就等於有了自己的家,他們有了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就可以到工會去尋求幫助。" 哈爾濱市民、現年70歲的黃桂馥老人說:"農民背井離鄉到城市裡打工、謀生十分不容易,他們拿最低的工資,卻幹著城裡人都不願意乾的重活。我每次從報紙、電視上看到農民工在城市裡遭遇到不公正的對待後,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現在好了,終於有工會這樣一個組織,不但能幫他們維護合法權益,還能豐富他們的生活,提高他們的素質,政府真是作樂一件大好事呀!"